廣藝快訊

【音樂劇團的生存之道】虧損超過某個數字後 也只是數字而已

18

Dec
2019

*
文|曾云 照片提供|C MUSICAL
C MUSICAL闖蕩韓國音樂劇圈有成,創意總監張芯慈(左2)與女主角陳品伶(左3)與 DIMF(大邱國際音樂劇節)委員會成員合影

【音樂劇團的生存之道】C MUSICAL:虧損超過某個數字後 也只是數字而已

  熟知台灣音樂劇的觀眾對張芯慈一定不陌生。音樂劇市場蓬勃的韓國,一年舉辦一次的大邱國際音樂劇節已來到13屆,受邀演出的台灣作品《不讀書俱樂部》及《焢肉,遇見你》、《最美的一天》,皆由張芯慈創立的C MUSICAL出品。海外巡演的聲量,讓張芯慈的創意逐漸被全世界看見。

  音樂系畢業,2011年就讀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時,看到《金髮尤物》片段覺得很有趣,接著和高天恒做了一場奇美基金會偏鄉巡演的音樂劇,開始第一次參與。後得知日韓音樂劇產業發達,多次將百老匯作品改編成當地語言搬上舞台,張芯慈開始密集到韓國取經。赴韓時看了《變身怪醫》(Jekyll & Hyde)等劇後,發現即使聽不懂韓文,但光是看到台上發生的事情,也能看懂故事的劇情和傳遞的情感,讓她著迷不已。

  寫了碩士論文後成為立委助理,2014年看到廣藝劇場演出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坐在台下的張芯慈浮現一個念頭:好想幫他們創作啊。於是她和陳大任始創作《不讀書俱樂部》,當時仍在立院工作的張芯慈,過著午休看排練,晚上回家賣票的日子。
《不讀書俱樂部》於2014年首演,影集式的方式巡迴台灣、上海、韓國等地,2015榮獲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評審委員特別獎》,累積的聲量超乎自己想像。「做這齣劇時沒人想到會成功」,張芯慈笑著說:「但它很受歡迎。我在韓國看過很多小劇場音樂劇,下班或放學去看立刻獲得療癒,感動得走出劇場,《不讀書俱樂部》也是這樣的作品。」


*

|照片提供|C MUSICAL
《不讀書俱樂部EP.1冬之夢》廣受好評,2014年在台、韓公演數累積50餘場,於2018年推出《不讀書俱樂部EP.2我的心略大於宇宙》


  2015年毅然決然辭去全職,2016年C MUSICAL正式立案,張芯慈一頭栽入音樂劇的創作。言談間浪漫又實際的張芯慈,年紀很輕已歷經人生跌宕,對她而言每個選擇不過是順心而為,「我看到確定的事情就是往前走,去做吧!」

  立案之後,她發現做劇場沒有上下班時間,每天抱著工作睡著,想著工作起來。雖然立院的工作也像是在創作,每週五要寫立委上台演講稿,也要設計電子報、當小編等,投入劇場後最大的不同來自觀眾的反饋。「我知道那是有意義的,得知觀眾感動我也很感動。」
成立C MUSICAL對張芯慈而言最大的危機還是錢。台灣的音樂劇環境,有繁複的行政事務必須執行。曾以為創作何必成團,國外的作品通常沒有人在乎是誰做,比如《歌劇魅影》。但在台灣行不通,申請補助、申請場地、節稅都需要團隊(演藝團體)名義。張芯慈曾用個人名義賣《不讀書俱樂部》的票,再付工作人員或對方現金,年終的稅卻全部算在她的身上,讓她上了深刻的一課。凡此種種,金錢上的打擊和困難,成為她經營劇團的挑戰。

  「這都是學習,可能因為我的個性會選擇排除危機,我會先信任某件事,一路往前去做。」張芯慈笑著表示,缺錢至今從沒有讓她萌生退意,大概是因為自己對錢太不敏感。「是好也是壞,很多人看到這個負債的數字會覺得這輩子毀了,可是我經歷這些事情,發現超過一個數字之後,那就只是數字而已。」
張芯慈深刻自白,自己是一個投射者,比起為了自己,更希望是因為看到某些事情即將發生才去做。也因此《最美的一天》演出時,她選擇用長銷的方式,演出三週,看到更多觀眾的反饋。「台灣音樂劇票很難賣,可能更大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有音樂劇。我認為一個不錯的作品,就要讓它有更長的時間去發酵。事實證明第一週進來的人是熟面孔,第二週、第三週我們會想這些觀眾是誰,已經都是不認識的人了,我覺得這樣就達到某一種目的。」

  唯有口碑開始發酵,每次的行銷才能更有價值。「當回收的問卷超過50%以上都沒有看過C MUSICAL的戲,這個價值比票房的收入更有意義,甚至很多人是第一次看音樂劇,而且很喜歡。」創作能量豐沛的張芯慈,信仰音樂劇能為生命帶來美好,只要讓更多人接觸,一半以上的人會願意留下來,成為音樂劇未來的觀眾。或許對張芯慈而言,那個「只是個數字的數字」,也終究幻化成下次創作的能量,不斷鼓勵她,讓天賦翱翔。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