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快訊

集思廣藝會第四場:廣藝投入合作打造「藝文媒體基地」,盼成表藝界新的傳播通路

06

Mar
2023

*
圖文|廣藝基金會

「集思廣藝會」第四場:廣藝投入合作打造「藝文媒體基地」,盼成表藝界新的傳播通路

  廣藝基金會「集思廣藝會」第四場《談藝文媒體》,2/23中午在天閣酒店台北劍潭館登場,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副執行長林霈蘭主持,邀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兼研發長于國華、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狂想劇場製作人曾瑞蘭、盜火劇團團長劉天涯、「Musico音樂圈」負責人吳銘軒共聚一堂,腦力激盪、集思廣益。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率先發言時提及,隨著網路社群時代的迅速發展,媒體生態與二、三十年前有著天差地別的變化。而在媒體消息中居弱勢的藝文消息,往往成為資訊叢林的孤兒。雖然各表演團隊在自由的傳播環境下,可以各展所長宣傳自己的節目,但是對於「非節目宣傳」類的重要新聞和討論議題,卻處於更形邊陲的狀態。有別於過往「有秩序的媒體時代」,此刻則是遍地開花的網紅時代。網紅造成的資訊叢林,「各出奇招,各看本事!」,影響力甚至比正軌媒體更大。然而資訊世界也好、實體產業也好,自不能只由叢林法則主宰,否則我們就會存活在唯民粹所好的混亂世界。楊忠衡強調,廣藝秉持著網路時代簡單、便宜、快速的原則,希望打造出內容、科技兼具的媒體。當然,對於當代的網路現象也不能脫節,否則只會淪為在同溫層相互取暖。表演界人才濟濟,應該可以針對現在的網路環境,自力產生兼具內容與活潑性的自媒體。

  例如全民大劇團疫情初期曾推出6集的《中央流行藝情指揮中心》,當時創造出相當多的曝光率;以及盜火劇團《寶貝,射我吧》,有關網紅與媒體經營的劇情,也讓他心有戚戚焉。廣藝成立媒體的初衷,在於活絡、振興藝文產業,而參考TED推出的《藝講8分鐘》影片系列,則嘗試塑造一種不同的風格,提供表藝作品一個傳播的管道。楊忠衡深信,藝文界不乏充滿創意的智多星,舉例來說,可邀請謝念祖、全民大劇團共同合作,推出影視或網路藝文台,集眾人之力,讓表藝界有個出口、發聲管道,進而吸引更多的藝文觀眾。

  接續發言的謝念祖表示,藝文媒體必須經過長時間發展,畢竟「網路不知何時炸開」,而媒體本身也得先釐清定位,鎖定的受眾目標究竟是「拉外面的人進來,還是吸引聚攏圈內的人」。他並建議藝文媒體不妨可考慮,針對國外表演藝術蓬勃發展的現況,諸如某網紅參加紐約百老匯一齣音樂劇的首演等,提供更貼近大眾生活的報導。

  于國華則是透過經營藝文媒體的目的、媒體觀眾的變化,以及如何提供媒體的內容來分別審視,首先來說目的應不外乎營利或建立影響力,再者則是隨著對應的觀眾族群,藝文媒體必須與時俱進。至於探討究竟該讓閱聽眾「看什麼」時,他也提出讓具有深度、高度的「知性網紅」,以及呼應「元宇宙」概念,「虛擬、IP化的網紅」擔任藝文媒體節目主持人,兩種頗具前瞻性的可能選項。

  由「廣播節目也會在網路露出」談起,曾瑞蘭表示,身處分眾化的時空,藝文媒體應先從設定議題、創造關注焦點著手,狂想劇場目前有意投入知識型短影片的製作,期盼能讓劇團與作品獲得多角度、多面向的露出。劉天涯亦以盜火劇團為例,不僅擁有本身的podcast、youtube頻道,過去也嘗試推出原創劇本發展出的廣播劇。除了期望多多接觸傳統紙媒、網路媒體之外,劇團也自行撰寫有關作品的深度報導,在劇團網站、部落格上架,有時獲得雜誌的轉載。

  吳銘軒認為,媒體本身也是個產品,內容網站始終無法避免,內容從何而來的根本課題。podcast、youtube因進入門檻低,日久難免面臨內容重複、閱聽眾黏著度低的窘況。如今是個媒體、網路裂解的年代,拜網路科技之賜,網路上自發性、快速擴散的延伸報導固然是優勢,但若內容方面不具持久的續航力,即使最夯的網紅也會很快消失無蹤。

  楊忠衡結語時指出,即將彙整表藝界多位「智多星」的建言,之後採取更務實、有效的行動,打造合乎當代節奏的新藝文媒體。他同時也透露,廣藝今年可望與外界合作打造一個「藝文媒體基地」,用新的形象與風格,塑造面向大眾的新傳播通路。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