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快訊

集思廣藝會第三場 :「十年百曲」今年開跑,共創台灣原創音樂盛景

04

Feb
2023

*
圖文|廣藝基金會

集思廣藝會第三場 :「十年百曲」今年開跑,共創台灣原創音樂盛景

  2/3舉辦的 廣藝基金會的「集思廣藝會」第三場,以「台灣原創音樂前景」為題,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副執行長林霈蘭邀集,大提琴家兼作曲家范宗沛、 風潮音樂企劃總監于蘇英,本身也是作曲家的 One Song 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以及廣藝愛樂常任指揮黃東漢、音樂劇作曲家康和祥、 尼可樂表演藝術負責人何欣蓮等,於台北市東區的布朗尼餐廳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台灣創作音樂的生路、活路何在,如何才能邁向攜手共榮的未來。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引言時表示,台灣原創音樂的前途在哪裡?所謂「前途」,其實包括文化層面與業界的生存面。從各種數據來看,今日台灣已經是一個世界前列的「大國」,但是台灣的「音樂聲量」卻遠不成比例,實在是件遺憾的事。從台灣在近代華語歌曲的地位,足以證明台灣的音樂能量無庸置疑。然而在精緻嚴肅音樂的領域,則沒有對等成績和風氣,「這是學術界和官方多年的錯誤觀念導致」。

  有感於以台灣的現況而言,真正要形成風潮,產生像先進國家那樣能被具體感知的音樂文化,仍有相當大距離。楊忠衡透露,廣藝基金會今年即將推動的兩件事,首先是「十年百曲」徵選活動,其次則是針對各類型線上公演,當中也涵括網路線上音樂會在內,類似影展般的「雲舞台獎」。他並當場邀請范宗沛、李哲藝兩人,屆時擔任「十年百曲」的評審。

  首先發言的李哲藝表示,相較於缺乏推廣經驗的表藝團隊,灣聲樂團投入市場行銷,並獲得企業家的支持。他強調,音樂作品能否讓觀眾覺得好聽、喜歡,甚至受到感動,其實有藝術手法上的難度,並不是每首都有把握。因此必須要有足量的創作和嚐試、形成風氣,才能焠煉出好作品。他希望能籌募一筆基金,作為演奏台灣原創音樂的獎助金,期盼未來能有機會「遍地開花」。

  范宗沛自認本身「好的作品都在配樂裡」,原因可歸納為「有畫面、有故事、有方向」。在他眼中,台灣的音樂環境與人口分為年輕、中年、老年三個區塊,喜愛的音樂均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15到35歲聽的音樂,跟著一輩子到老」;而嚴肅、流行、跨界音樂又分為三塊,等同於台灣的音樂人口至少被區分為六塊。

  何欣蓮也接續此一話題,她指出面對目前網路時代的「分眾」現象,「十年百曲」應由網路下手,才能符合當下的情況。有鑑於發表音樂新作的樂團成本頗高,徵曲時必須定位明確,選定分眾、瞄準目標族群(TA),才能得良好的反應回饋。如此透過業界共同合作、拆解計畫,穩固進行,必能達成目標。
對此,于蘇英期盼,「十年百曲」徵曲能具備跨領域的廣度、維度,舉凡戲劇、舞蹈、音樂劇、影像、繪畫等,鼓勵不同藝術型態間彼此互搭。未來得獎作品發表時,不只靠音樂本身,也能藉助其他藝術領域擴張參與人口,演出機會多、能見度高。她並期許廣藝面向國際,站上「台灣原創音樂」的高度,「十年百曲」未來能夠走踏世界。

  黃東漢則指出,可針對台灣過去20年某些出色的音樂劇為題材,創作管弦樂組曲;范宗沛呼應此一想法,他認為可請每個作曲家回顧其所有作品,整理出「生命中最精彩的四個樂章」。康和祥同樣也認為,「十年百曲」一定要有徵曲的主題,與觀眾產生關聯,以《勸世三姊妹》來說,就是與觀眾間建立以「牽亡」為連結的音樂劇。他並建議,「十年百曲」可徵選以台灣某些音樂劇為素材,改編而成的新作品。

  于蘇英隨後並舉出,廣藝曾於2012、2013年,先後推出《愛也許是…》、《Love is…愛是蜜糖吐司》音樂會為例,「十年百曲」可望讓廣藝逐步建立起一個品牌,用10年累積出「培植台灣作曲家」的品牌故事,並且經由與觀眾對話,展開故事行銷。類似「旅行音樂」、「生命中最難忘的愛情故事」等有主題的作品,具有核心精神、企畫理念,不僅比較容易發表,行銷起來也事半功倍。

  楊忠衡總結時表示,「十年百曲」徵曲是個基本款,透過此一機制,「先找到台灣有活動力的作曲家在哪裡」,建立起作曲家的資料庫。同時,設定徵曲題目確實是個可考慮的方向,將有助於作曲家品牌、形象的建立,進而吸引追隨的知音觀眾。廣藝今年起,將會集合大家的建言,採取實際行動,讓台灣原創音樂不再是空中樓閣,而能找到自己可長、可久、可盛的立足點。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