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快訊

藝術盤根融合科技續航的里程碑:邁向下一個十年

13

Aug
2021

*
講師|楊忠衡/整理|陳沛妤/攝影|蕭登及


藝術盤根融合科技續航的里程碑:邁向下一個十年
講題:「推動台灣科藝,怎麼做才能激發好作品?」

  演講一開場,楊忠衡執行長就先感謝此次論壇嘉賓,一同參與討論科技表演藝術的未來,特別是一路陪伴廣藝基金會的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文浩、殫精竭慮協助廣藝的邱誌勇老師以及參與本次論壇的所有重量級嘉賓。他表示,此論壇是十年多來第一次集合許多廣藝基金會的合作夥伴與貴賓,以及科技表演藝術的策展人、表演單位藝術家等首度聚在一起,更是首度邀請到廣達的科技高階主管參與藝術論壇,讓此論壇的舉辦別具意義。

*

 

科技表演藝術的孕育期

  楊忠衡說,2020年是廣藝基金會十周年,恰好是該回觀過去與展望未來的時候,卻也剛好因為疫情的關係,好像將時空按下暫停鍵,當所有東西都暫停了,卻正好可以讓我們好好想一想未來重新出發的時候該怎麼做。我們的方向是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升級,除了希望有新的檢討,也是廣藝基金會藉著此論壇跟各界請益的機會。科技表演藝術之路很難定義是否有元年,但是2010年絕對是相當重要的一年,有四件重要的事情讓這一年不同凡響:第一件事是文化部展開六年的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結合的旗艦計畫,是一個劃時代的事情;再來是廣藝基金會舉辦第一屆科技藝術節,台北藝術大學常年發展的科技藝術剛好在這一年有了爆發性的展現,結合各領域的精華製作出《萬有引力的下午》;同年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成立初期,廣藝基金會與數位藝術基金會決定共同舉辦「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獎」,且之後共舉辦了六屆;第四件事是廣藝基金會成立,讓科技表演藝術在表演界終於有一個基地。這四件事情在2010年同時發生,雖然不能將2010年確切的稱為科技表演藝術元年,卻也是著實是重要的一年。

重新定義科技與表演的藝術概念

  到了2020年算是累積了十年,有許多人才與作品培育出來,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努力讓科技表演藝術成形了,那不成形之前呢?早些年楊忠衡執行長與黃文浩董事長在看科技表演藝術時曾討論過此獎項的名稱,倒底應該是「科技藝術表演獎」還是「科技表演藝術獎」,畢竟名詞與斷句很容易讓意義產生改變。當年使用「數位」一詞,「數位藝術表演獎」是數位藝術作品的表演獎,而「數位表演藝術獎」則是有數位成分的表演藝術獎,也讓彼此針對這些創作的出發點有所反思,因此在合作此表演獎的初期有很多障礙與困難。例如早期曾邀請許多視覺藝術長老一同開會,然而在評分的過程中楊忠衡執行長自認聽不懂而產生代溝,最後經歷各界的揣摩之後發現,數位表演藝術不只是聲光表演的數位藝術家,也不只是在表演者旁邊置放裝置一同表演的數位藝術家,此領域確實就是考慮結合藝術與表演探索的藝術創作,這個概念在這十年內慢慢成形。

*

創造新的未來方向

  然而,此獎項的命名成為很重要的討論,這兩個領域之間的界線依然存在,各有各自的光譜但也希望可以做到無縫接軌,讓中間這個領域可以具體的存在。接下來的新階段就是因為有上一個十年揣摩的經驗、好的技術、發展平台等累積,下一步該如何更上一層樓,透過本次論壇的議題集中在上午場的方法、平台、模式以及下午場的內涵、精神、趨勢。
一如王俊傑老師談及此門類在工作時最該克服的在於不同領域之間的不瞭解與抗拒,但好的結果是A+B會創造出C。就如同廣藝基金會這十年來最大成果不是具體創造出哪一件作品或是培養了誰,而是讓科技表演藝術成為具體發展中的新藝術門類,歷經這十年之後在這個項目已經具備相當經驗與技術基礎,期待各界好手在下一個十年能夠彼此成長並發光發熱。

​​​​​​​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