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021
下一個十年,如何才能推動台灣科藝,激發好作品?廣藝基金會宣告,即將推出全新的「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獎」,繼續扮演台灣創作者躍登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的最佳推手。與會者也提出諸如成立雲端表演廳,以及讓科技表演藝術擁有專屬的排練場,「由零至一百」孵化作品等具體建議。
28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登場的廣藝基金會「科技與表演藝術的人文思路論壇」,包括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王文儀、清華大學教授邱誌勇、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王俊傑、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以及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文浩等齊聚一堂,全方位探尋未來科技與表演的人文思路,構築表演碰撞科技的實驗孵化環境。
以《推動台灣科藝,怎麼做才能激發好作品?》為題,楊忠衡指出,廣藝自10年前即開始致力於結合科技與表演藝術,成立的第一年就嘗試舉辦科技表演藝術節。迄今已主辦過6屆科技表演藝術節、7屆數位藝術獎,發掘不少對科技表演藝術有興趣、有想法的藝術家,也造就許多傑出的作品。
楊忠衡並當場宣告,預計今年內將推出「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獎(Quanta Digital Performing Arts Awards)」;整場論壇的壓軸節目,即由楊忠衡與黃文浩分別代表廣藝基金會、數位藝術基金會,在全場與會來賓觀眾見證下,完成雙方合作的意向書簽約儀式,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2010年被視為台灣的「科技藝術表演元年」,同一年廣藝的成立堪稱為里程碑之一。即將邁入下一個十年,廣藝藉由「科技與表演藝術的人文思路論壇」,把創作者、策展人、學者、政策推動者「一網打盡」,透過2大面向、10場議題、14位分享人,由產業環境、育成平台、展演機制到案例分享;讓下一個階段的廣藝,能夠找到「更篤定、更有效、更能夠結合多方需求的一個方式」。
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則是從國內外疫情談起,「一切藝術的,一切科技的」,均是《待確定 TBD》,並強調科技、藝術兩者的交集為「想像」;由雲端上的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及AI,可歸納出「昨日的科幻,今日的科學,明日的技術,明天過後的生活」,並獲致結論「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
此外,包括黃文浩暢談《探尋未來科技與表演的人文思路》,丁曉菁主講《植入生活的未來內容,創新X創業X創價》,王文儀闡述《天才在哪裡?----從一些理論中尋找》等,以及邱誌勇主持上下午的兩場圓桌論壇,與談者踴躍發言,交互激盪出科技、表演藝術的智慧火花。主辦單位並全程線上直播整場論壇,讓民眾網友也能共同參與。
新聞聯絡人:廣藝基金會盧屏彣
0910-213-289
03-327-2345#1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