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快訊

2020《金創獎》複審會後報導,評審的真心話大考驗

15

May
2020

*
文|陳世瑋   圖|廣藝基金會


評審的真心話大考驗   2020《金創獎》複審會後報導

  廣藝基金會2020年的《表演藝術金創獎》,今年並未因新冠狀肺炎疫情衝擊稍作喘息,一共吸引了全台54組團隊報名,18組團隊入選複審階段。在金、銀、銅三獎揭曉前,本屆北、中、南各大場館代表的評審: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節目部經理林娟代、台中國家歌劇院藝術教育部創意發展組組長陳柏潔、故事工廠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佳鋒,以及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節目部總監廖思琦,皆對本屆報名團隊表現提出「愛之深,責之切」的針砭。

*

圖|廣藝基金會

這個賭盤有點恐怖!

  金創獎以「擇優」原則提供三獎團隊獎金,再以「陪伴」精神提供試演經費,待團隊通過試演評核後,廣藝基金會將協助團隊推進至更大的市場和舞台。這讓王孟超忍不住說出:「這個賭盤有點恐怖!」,他參照國外大型劇場的營運模式,試演團隊需通過多次評核才能確定其具備進入市場的資格,他不禁擔心廣藝基金會僅一次試演就全力扶植表演團隊進入市場機制,一方面代表對台灣創作者的高度信任,但另一方面也需承擔極高的資源成本。

  楊忠衡不諱言此作法讓他糾結很久,但若想創造新的模式支持表演藝術創作者,只靠紙上談兵難以見效:「根據我的經驗,團隊不善經營的層面是很大的,廣藝當初選擇委託創作的辦法,就是希望補助支持的方法再進階,朝協助團隊營運這方向做。」如林娟代所言,「我們其實期待看到作品的內容外,也能看到製作的現實面,包含製作規模、內容、場地等定義。相信我們在創作初期可以稍微協助團隊定義製作面,這在團隊製作上會是有些幫助的。」廣藝基金會希望無論團隊是否通過評核,都能在此過程打下長遠的經營根基,因此在評核作品時,評審非單就藝術性或是票房王牌作考量,而是期望能找到具潛力、方方面面較均衡發展的明珠。

*

圖|廣藝基金會

缺一不可的「創意腦」與「執行腦」

  綜觀本屆團隊表現,無論是以當代觀點重新詮釋傳統表演藝術,或是回應數位科技時代所發展出的表現形式,團隊的創意點子屢屢驚艷評審。然王孟超也發現許多作品「形式好的不得了,但最後沒有給我一個驚喜,讓我覺得『哇靠我聽到這個太屌了,你完全顛覆了什麼,我買單!』」作品的創意極具說服力,但故事和藝術性卻無法感動人,是他感到扼腕之處。

  陳柏潔也提及:「如果今天大家覺得可有可無、笑笑沒事,那這作品沒有辦法累積某些價值。」長銷的作品根源於它的美學理念,她建議「應回過頭來鼓勵藝術家思考『藝術家的責任是什麼』?」藝術創作者要化身「研究者」來對待作品,向世人傳遞其美學思想和觀念。
林佳峰則直指團隊應擴大「格局」去思考製作:「金創獎的前提,第一是作品面向上能有創新思考,再來則是製作要能有後續票房運營的可能。」然本次複審中能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團隊不佔多數,他期望未來團隊能以500萬的思考格局去邀請優秀的人才加入,建立製作的完整配套措施。若兩個條件都具備一定的成熟度,就算一開始只能做質高量少的演出場次,也有可能一炮而紅接著進入商業運營模式。
綜合了所有評審的建議,廖思琦提醒團隊好好琢磨製作的現實考量,包含了預算編列、人才規劃、行銷宣傳管道、製作期程:「我們期望透過協助獲獎團隊的製作行銷向市場接軌,讓團隊作品更加立體化。」團隊需更審慎思考500萬資金的運用,而廣藝基金會將陪伴獲獎團隊走完從試演到運營的過程。

 

與其有一座金山,不如有一雙金手指

  「我認為金創獎現在也還不夠完美,但對團隊來說,我們希望的不是給你一座金山,而是給你一雙『金手指』。」楊忠衡說道。金創獎的目的除了鼓勵優質創意,也在於激勵團隊去思考兼顧內容和營運的可能,廣藝基金會期待三獎團隊能從試演到後續推廣的過程中過關斬將,最終在表演藝術市場中淬鍊成金。
眾人引頸期盼的金創獎頒獎典禮將於5月13日舉辦,因應防疫考量,將採線上直播,獲得金、銀、銅獎之團隊將獲得絕佳舞台綻放光芒,與廣藝基金會一同為台灣表演藝術市場開疆拓境,讓人拭目以待。



【金創獎 孵夢過程】
試演會|8月17日(一)人生必看
正式啟售|?準備好用新台幣買爆票房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廣藝YT:https://www.youtube.com/user/QuantaArts
廣藝官網:https://www.qaf.org.tw
廣藝IG :https://www.instagram.com/qaf_tw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