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

讓音樂家來保護你! 中世紀城市的第一線急救員── 街頭音樂家(1)

02

Sep
2022


文/MUZIK編輯部


想要了解一個現代城市,可以看看警察、消防隊員與其它特殊工作人員的在職狀況;而在數百年前的中世紀,歐洲比較有規模的城市卻往往雇用許多街頭音樂家,來負責擔任先遣急救員(first responders,或稱第一線急救員)── 倫敦甚至還有每個城門都要有一個音樂家當值的怪異規定 ── 這其實是守衛第一線、直接面對來犯者的危險任務,但這樣的巡城人角色,當時卻是由音樂家來扮演。

 

1370年前後,歐洲各地的吟遊樂手都開始受雇於當地城市政府,在義大利,他們被稱為 piffari、在德國是 stadtpfeifer、荷蘭是stadspijpers、在英格蘭是waits(為求方便,僅以現今國家分布位置指涉上述各個地域,但今日的政權,彼時大多尚不存在),這些人通常演奏小號、長號、橫笛、風笛、直笛等管樂器,有時也會使用打擊樂器或弦樂器。
 

儘管現代生活之中,警察的工作內容與音樂家相去甚遠,但在那時,他們的角色卻有相當重疊之處:音樂家不僅協助城防,還得在街頭夜巡,英格蘭的諾里奇(Norwich )就在1440年徵收過一項特別稅賦,用於給付waits的薪資。在德國,人們期待這樣的音樂家是表現出色的劍士,現存的繪畫也往往強調他們塊頭巨大、令人生畏的一面。
 

那麼音樂家為何會當起第一線急救員?最明顯的原因,可能是他們遇到險惡情境,能夠很快發出聲響、向人們示警,鳴號或擊鼓在這方面尤其有效,這也是樂器在軍中長存的實際原因之一。
 

但這還不足以解釋各大都市聘用音樂家背後的深層原因,如果查找今日難尋、大多受到漠視的文獻,才會發現「守城」、「巡街」不過是這些受雇者工作的一小部分。實際上,音樂家們在中世紀可謂身處所有重要事務的核心,但很可惜地,多數史書對此一句未提。
 

當時的城鎮甚至各自擁有特色音樂,就像是它們的主題曲,功能好似今日的電視節目與消費品牌,但凡有頭有臉的都市,莫不各奏其聲。街頭樂手為城市帶來慶典與儀式感、為生活注入非日常,政府派遣他們守城,並非只為示警 ──當顯貴來訪時,音樂家就是最好的歡迎隊──例如1415年,亨利五世打贏阿金特科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事,英方以少勝多)返回倫敦時,便是由倫敦橋門前的號角宣告凱旋;137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英王查理五世會於巴黎,前者在城郊安排了演奏銀色樂器的小號手,來歡迎他權傾一時的訪客,皇家隨從隊伍的最前列,站的也都是吟遊樂人。許多史料都顯示,音樂人在重大事件之中,屢屢被賦予重任,擔當儀式與歡慶裡的核心角色。
 

原文出處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