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卡士鐵路奇與伊莎貝.雨蓓合作《貝芮妮絲》,圖片由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Alex Majoli 法國「殿堂級影后」伊莎貝.雨蓓再度來臺!繼2023年在臺中國家歌劇院 Arts NOVA系列,飾演《櫻桃園》中氣場強大的莊園女主人後,這次重回遇見巨人系列,與曾在歌劇院演出《美國民主》、《兄弟們》的義大利名導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合作,帶來文學經典改編的《貝芮妮絲》,11月14至16日在大劇院上演。
17世紀法國文學家拉辛的經典悲劇《貝芮妮絲》,講述羅馬皇帝提圖斯和巴勒斯坦女王貝芮妮絲相愛,卻因為羅馬帝國不容外國女王成為皇后,讓提圖斯必須犧牲愛情選擇責任,好友科馬基尼國王安提歐克斯則單戀著貝芮妮絲。卡士鐵路奇以拉辛劇本為基礎,卻抽離了情節,保留了愛、痛苦、壓抑與絕望的核心。
導演將全劇分為三個視角:第一幕是皇權與愛情的衝突,提圖斯在象徵權力的壯闊、空曠的舞台上做出抉擇;第二幕轉至貝芮妮絲,她像被封存於時間與牆壁之中,只能藉由影像與極小動作傳遞情感;第三幕則是安提歐克斯的沉默與犧牲,補足這場無法成真的愛。
有「劇場魔術師」之稱的卡士鐵路奇,過去在《美國民主》中以全女性演員撕開清教徒語境,在《兄弟們》中以全男性演員精準執行指令,展現結構性暴力與儀式般的場面。本次他讓雨蓓在《貝芮妮絲》中,以經科技裝置處理過的語言現身,讓觀眾以不同的方式進入文本和角色,所有角色都圍繞她而生,使她成為舞台上不可撼動的中心。
橫跨劇場與電影的伊莎貝.雨蓓,今年10月先到東京藝術劇場演出由美國導演羅伯.威爾森執導的《瑪麗說了她說的那些》,獨挑大樑90分鐘,演繹16世紀蘇格蘭瑪麗女王的自由意志;11月來臺演出《貝芮妮絲》,再度飾演女王。此作2024年於巴黎首演後,法國媒體盛讚雨蓓的演出,幾乎讓「貝芮妮絲」這個角色名被她本人取代——悲劇的絕望與演員的力量在舞台上完全合一。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