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N D)與香奈兒品牌共同合作的第三屆 Camping Asia,於11月10日正式啟動。今年匯聚歐亞16所藝術院校、逾130名學員與23位跨域藝術家,在北藝中心展開為期兩週的「未來藝術學苑」,以國際舞蹈營與舞蹈節的多重對話,探索身體、文化與創作的可能。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指出,香奈兒文化基金長期支持全球文化創新者,讓多元文化與社會群體被看見;在此背景下,Camping Asia不只是舞蹈教育與創作的實驗場,也補強了肢體藝術的鏈結,凸顯舞蹈作為所有表演藝術基礎的重要性。
香奈兒藝術、文化與傳承總裁Yana Peel則說,這項跨世代、跨文化、跨領域的計畫,延續了香奈兒推動表演藝術創新、交流與合作的使命,並藉由與北藝中心及法國國家舞蹈中心的合作,實踐「Open for all」的精神。
💢國內院校積極參與 跨域交流激發創作視野
曾帶隊參與法國 Camping 與臺北 Camping Asia 的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講師、編舞家董怡芬表示,學生「回到亞洲、回到主場」後更主動,也更意識到交流不是成為別人,而是讓世界看見亞洲的優點。她觀察到,有志創作的學生在營隊中的改變幾乎是立竿見影,也有學生在文化與國族認知上被打開。今年她將在「舞動未來:給下個十年的舞蹈宣言」論壇中分享,認為全球舞蹈教育多少存在焦慮,公開論壇正是教育者彼此借鏡、重新想像身體與藝術的重要平台。她也鼓勵學員「把自己泡在其中」,去感受無法預期卻充滿靈動的瞬間。
💢國際院校連年共襄盛舉 當代藝術教育理念交流
兩度參與Camping Asia的韓國藝術綜合學校指出,營隊最大吸引力在於課程多由學生規劃,這種做法具當代性,能讓學生在交流與表達中找到自己的風格,也跳脫亞洲普遍「過度追求成功」的壓力,從嘗試中挖掘更多身體可能。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也分享,2019年參與後學生更樂於實驗舞蹈創作;2023年在「學校馬拉松」中展演結合馬來舞蹈與文化的作品,展現傳統與當代身體的連結。院方認為,透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訓練與早課觀摩,學員能更具體表達各自對舞蹈的想法,十分值得期待。
💢營隊啟動 開幕演出致敬現代舞先驅
11月10日首日,營隊以工作坊揭開序幕,傍晚舉行開幕茶會迎接各國師生,晚間由《洛伊.富勒:研究一下》(Loïe Fuller: Research)擔任開幕演出,向現代舞先驅致敬,開啟關於身體、光影與創造的對話,也象徵Camping Asia持續追求跨世代的藝術思考與創意實驗。除了課程外,今年亦安排布拉瑞揚舞團帶領的大堂課、國內外藝術家論壇,以及舞蹈影像展映等公眾參與活動,邀請觀眾走進藝術現場,感受身體語彙的多樣與思辨深度。
(圖片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