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南藝術節於10月24日至11月30日登場,邁入第13屆的藝術節以「How Young!好樣的」為策展主軸,延續城市與藝術共生的理念,展開五大節目脈絡——「城市主張」、「臺灣製造」、「國際串聯」、「教育共創」、「藝文一條通」,內容橫跨戲劇、舞蹈、展覽與多元城市行動,打造屬於臺南的當代藝術生活。
策展人温慧玟以「轉大人」比喻臺南藝術節的成長。她表示,臺南藝術節走到第13年,正如同青少年般「剛從小學畢業」,正要摸索自我、確立方向。她提到起初接下臺南藝術節的策展工作,問了在地朋友「你知道有臺南藝術節嗎?」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讓她開始思考,當藝術節到了轉大人的階段,如何讓更多人對它有感?怎麼讓它成為城市文化品牌?
本屆藝術節首度集結八位來自臺南的青年藝術家返鄉共同策展,包括吳子敬、許哲彬、田孝慈、董怡芬、羅文瑾、王彥臻、陳正杰與陳飛口,他們以「臺南人,臺南策展」為核心精神,推出《城市樂手的日與夜》、《來來蹈遊—舞蹈一日》、《臺南甜計劃》展覽等作品,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以在地視角回應城市文化,展現青年世代與土地共鳴的藝術行動。

城市主張與亞洲連結:藝術融入生活
在「城市主張」單元中,八位策展人各自提出對臺南的想像與回應:有人走進街巷,與媽媽群組對話;有人以獨立樂手串聯城市音場;有人結合舞蹈與生活經驗,讓藝術發生在自然的日常之中。温慧玟期待年輕藝術家在策展過程中,透過與城市的連結,形成屬於他們這代的藝術語言與行動主張。
「臺灣製造」單元則網羅近年劇場界矚目之作,包括榮獲臺北戲劇獎「最佳戲劇獎」的同黨劇團《父親母親》、許哲彬執導的《好事清單》、僻室《斷橋》、伍拾製作《咖啡廳 Dance to 40+》等,《喃喃》以公車為舞台,帶觀眾隨高中生成長視角漫遊城市,以及臺北戲劇獎入圍最佳導演獎的洪千涵最新創作《我,有一個問題?》,其中《斷橋》融合歌仔戲、布袋戲與現代劇場,《咖啡廳 Dance to 40+》則由四位年過四十的舞者重新詮釋「成熟身體的舞蹈生命」,為主題「How Young!」注入更深層的生命厚度。
在國際節目方面,今年臺南藝術節聚焦亞洲連結,邀請韓國編舞家金寶藍的《跳舞吧!歐爸》、日本的《京都幻想華爾滋》、泰國導演維帢亞的《父親唱過的歌》,印尼、日本跨國共製的《附生》等作品,温慧玟指出,「過去我們看向歐美,但近年越來越多藝術亮點其實來自亞洲。這次我們希望從亞洲出發,讓臺南成為被世界看見的文化亮點。」

從教育到國際:生活的藝術邀請
除演出外,臺南藝術節也積極推動「教育共創」與「藝文一條通」計畫,前者獲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將帶領超過三千位中小學生進劇場看戲,讓藝術融入教育日常;後者則在10月25日於大南門城、孔廟、南美館、文學館等地展開街區行動,以開放形式讓藝術走入城市生活。温慧玟表示,藝術不只是被觀看,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讓人自然地感受到藝術的存在。
她進一步分享,《與馬利亞共舞》與布魯塞爾及印尼藝術節共同合作,象徵臺南藝術節正逐步拓展亞洲連結。策展人溫慧玟指出,京都雖非日本首都,卻以文化能量成為象徵;若亞洲也有文化首都,臺南早已具備這樣的底蘊。為深化城市國際角色,今年藝術節特邀日本、泰國、澳洲等地藝術家來臺,同時邀請國際策展人觀賞節目,讓世界看見臺南的文化創造力,讓「Tainan Art Festival Taiwan」走向世界,提升臺南藝術的全球能見度。

藝術改變人生,臺南邀請好Young體驗
談起策展的初心,温慧玟語氣溫柔而堅定,表示臺南藝術節不只是藝術節,而是一份生活的邀請,邀請人們走進城市,好好呼吸、好好感受,從「好看、好玩、好young」中重新發現藝術的樂趣。
温慧玟也期許今年的藝術節能觸動更多青少年觀眾,和八位共同策展人聊天時,聽到他們如何被藝術改變人生的——有人在廟口看歌仔戲、有人因學校劇團啟蒙,温慧玟期待這屆藝術節能成為這樣的契機,讓年輕人給自己、也給藝術一個機會。或許一次不經意的相遇,就能改變你對世界的想像,也改變你自己的人生。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