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

【AQ帶你看】鋼琴巨擘艾馬爾再訪臺灣 以《遊戲》獻上對庫塔格的最高致敬

08

Oct
2025


皮耶-洛朗.艾馬爾照片(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Marco Borggreve)

睽違十三年,法國當代鋼琴巨擘皮耶–洛朗.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於10月12日重返國家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會,這位被《華爾街日報》譽為「非凡遠見者」的大師,此行特別獻上匈牙利作曲家庫塔格《遊戲》(Játékok)曲集,向將在明年滿百歲的傳奇作曲家致敬。

艾馬爾的節目設計別具巧思,他將《遊戲》與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舒伯特的「蘭德勒舞曲」穿插演奏,讓橫跨三個世紀的鋼琴作品相互呼應。更令人期待的是,他還將帶來庫塔格尚未出版的全新創作,這份亞洲巡演的獨家曲目,獨厚臺灣聽眾。

除了演奏會,艾馬爾也熱衷音樂教育,曾在紀錄片《我為琴狂》(Pianomania)中展現其對鋼琴細節的堅持。本次來臺,兩廳院特別安排大師班,並提前與大師討論選琴與調音,力求在音樂廳完美呈現屬於艾馬爾的聲音世界。

💢從音樂神童到當代權威

艾馬爾出生於法國里昂,自幼被譽為鋼琴神童,八歲便演奏荀白克作品,16歲進入巴黎音樂院後受到作曲大師梅湘伉儷的賞識。此後他在當代音樂領域嶄露頭角,並在布列茲引薦下加入巴黎當代樂團,與史托克豪森、卡特、李格悌等重量級作曲家合作,成為當代音樂的最佳詮釋者與推廣者。

💢不忘童心玩《遊戲》

庫塔格創作《遊戲》最初是為了打破傳統鋼琴教學的框架。他希望初學者能保持童心與好奇,因此將孩童的自然反應融入樂譜,甚至要求演奏者用拳頭或手掌彈奏,並設計出許多趣味十足的段落。例如把德布西《棕髮少女》改編成〈暴怒的棕髮少女〉,讓演奏者與觀眾都能在嚴肅音樂中找到驚喜。這份兼具童心與創意的作品集,至今仍在不斷更新,展現庫塔格獨特的音樂思維。

艾馬爾本次選曲呼應庫塔格當年的實驗精神,更將《遊戲》與巴赫、舒伯特並置。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原是鋼琴教本,與《遊戲》形成兩百五十年時空的對話;舒伯特「蘭德勒舞曲」則源於民間舞曲,呼應《遊戲》中的即興趣味。這樣的設計,讓演出更添層次與驚喜。

💢匠心獨具的音色追求

艾馬爾的演奏一向注重音色純淨,他對調音的要求極高。負責本場演出的調音師陳世昌坦言,曲目涵蓋極強(fff)到極弱(ppp)的音量,甚至需要拳頭演奏,對鋼琴反應靈敏度是嚴峻考驗。他將全力確保音色清晰乾淨,呼應大師的高標準。

對艾馬爾而言,音樂從來不只是技巧,而是一場探索聲音的遊戲。這次難得的臺灣演出,將帶領觀眾在當代與經典之間穿梭,感受鋼琴藝術最純粹的魅力。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