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不掉的耳朵》_主視覺設計師_何佳興 當聲音成為舞蹈的靈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的全新創作《關不掉的耳朵》,將於10月23至26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隨後巡演至臺中國家歌劇院與高雄衛武營。此作由國家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énix)共同製作。
作品以「聽覺」為核心,探索聲音如何穿透身體、牽引情緒,並成為推動舞者動作的力量。鄭宗龍指出與視覺不同,耳朵無法主動關閉,聲音持續滲入,改變身體節奏與姿態。舞台呈現宛如電影片場,聲音是鏡頭與剪接節奏,也是舞者行動的驅動力,讓觀眾如同觀影般經歷舞蹈。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則表示,鄭宗龍總能從臺灣土地出發,找到獨特的身體語彙。此次與法方共製,不只是演出,更是文化對話的橋樑。
創作團隊由國際重量級藝術家組成,聲音設計方面由臺金馬獎、坎城影展得主杜篤之與其子、同為聲音創作者的杜均堂共同擔綱,法國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今年初來臺駐地兩週來創作音樂,另外包含視覺藝術家吳耿禎、雷射藝術家張方禹,以及服裝設計師陳劭彥共同打造此作品。
杜篤之表示,與舞蹈的合作不同於電影,有抽象畫面帶來更多聲音與想像的自由,這是一次極具挑戰但值得投入的嘗試。杜均堂補充,很高興看到父親展現不同以往的創意與能量。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則在排練場與舞者互動,使用聲音處理設備即時生成音軌,讓音樂在創作過程中逐步成形。鄭宗龍分享,創作靈感來自「看到人卻聽到鳥聲」的想法,強調聲音場景能觸發記憶並轉化為舞蹈動作。
此次跨國共製的契機,源於國家兩廳院與法國鳳凰劇院多年合作。鳳凰劇院總監杜勒葉表示,這是連結法國與臺灣的新橋樑,未來希望安排更大規模的法國巡演,讓更多觀眾感受作品魅力。
《關不掉的耳朵》展現雲門舞集從臺灣出發、走向國際的藝術視野。鄭宗龍將臺灣的文化根基與國際合作結合,重新定義聲音與舞蹈的關係。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關於感知、記憶與文化的深刻對話。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