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在我家》照見觀眾各自的家庭矛盾與情感羈絆,劇照提供:黃煌智。 綠光劇團世界劇場系列年度大戲《八月,在我家》於9月5日起從臺北國家戲劇院開始,展開全臺巡演。該劇由吳定謙執導、吳念真演出領軍,集結 12 位實力派演員,改編自美國經典劇作《八月:奧色治郡》,把故事搬到臺灣,在家庭聚會的矛盾中探問生存、愛與原諒。
故事設定在一家之主缺席的情境下,意外換來一家人齊聚,三代女性在愛與秘密中交鋒,關係既親密又充滿拉扯。新世代演員張晴、鄧雨忱與 Miyaw Sika 洪淳晨,挑戰與王琄、姚坤君等資深演員正面對戲,火花四射。
張晴所飾演的三女兒靜安,一位渴望被愛及求關注的么女,卻在婚禮中受姊姊左右。她分析角色情緒轉折具挑戰,指出靜安的情緒需在緊湊劇情中爆發,難度極高。從啦啦隊成員出道,張晴清楚兩者的表演之道不同,至今排練多時,張晴仍保持戰戰兢兢,曾壓力大到哭著質疑自己,王琄與吳定謙不斷提醒她表演上的細節,經過多次排練,她逐漸融入角色,讓劇組期待她的突破。
年僅 16 歲的鄧雨忱飾演第三代少女方瓊恩,角色個性正值叛逆卻擁有清醒眼光。儘管是年紀最小的角色,鄧雨忱反而給了角色不一樣的詮釋。她表示大人都以為自己最成熟,其實孩子更看得清楚。身為鄧安寧之女,鄧雨忱時常記得父親的提醒,要從生活細節去感受,才有辦法做好演員的職業。她也將 Y2K 風格融入角色,在排練中自然展現世代特色,讓劇組直呼「就是年輕人的模樣!」
劇中唯一非家族成員的看護,由Miyaw Sika洪淳晨飾演,在原著《八月》的家庭雖非此地原生,卻以此為家,而真正來自這片土地的原住民角色,反而成為家庭中幾乎不被注意的邊緣存在。吳定謙保留原作中關於文化、土地與歸屬的隱喻。Miyaw Sika洪淳晨表示「這角色不只是家庭裡的邊緣人,更像是那種在混亂之中,依然默默撐住一切的人。」此角也成為觀眾的眼睛,一起理解這個家到底發生什麼事。
綠光劇團迎來新時代,吳念真指出:「讓資源和年輕創作者一起前進,一起創造新的面貌,是我們該做的事。」這份理念在《八月,在我家》中具體落實,新生代與資深演員同臺激盪,不僅挑戰彼此,也映照出臺灣劇場世代傳承。
《八月,在我家》不只是一場家庭戲,更像一面鏡子,照見觀眾各自的家庭矛盾與情感羈絆。帶來震撼的集體療癒,邀請觀眾在笑與淚之間,直面最深的家族矛盾與愛的習題。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