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

【AQ視角】從創作到投資,重量級講師解析關鍵路徑 金創獎「表藝IP經營講座」盛大登場

30

Jul
2025


「表藝IP經營講座」7月29日展開,左起為活性界面製作執行長陳午明、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


邁向第七屆的廣藝基金會《表演藝術金創獎》,攜手文策院共同主辦,7月29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11樓排練場3舉辦「表藝IP經營講座」,本次講座以「表藝IP經營」為核心,邀請劇場與創投領域的重量級專業人士,針對表演藝術如何從一次性演出轉化為具長效價值的IP資產,展開深入剖析與跨域對談,吸引眾多業界人士與創作者參與,共同探索劇場產業的新思維與發展策略。

首先在下午場「製作與創作」講座中,由活性界面製作執行長陳午明與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擔綱主講,剖析表演藝術從題材挑選、製作規劃到市場操作的完整路徑。陳午明以「從製作策略到市場操作:一齣成功演出的養成」為切入,分享《LPC》、《文雄與秀英》、《戲啊!出包惹》等嘗試長銷的案例,提及團隊建立能與市場對話的製作策略與行銷結構。

曾慧誠則以「如何打造具市場性、藝術性、商業性的成功演出」為題,強調作品需從自我表達走向與觀眾共鳴,進而成為具辨識度的IP品牌。他以躍演劇團的《勸世三姊妹》、《釧兒》為案例,分享讀劇、工作坊與試演的創作歷程,與觀眾的互動能幫助創作者突破瓶頸,建立情感連結,進而打造具長期價值的品牌。曾慧誠強調,作品本身需要時間,創作是起點,共鳴才是品牌的力量,成功跟世界產生共鳴。


「表藝IP經營講座」晚場以「投資與營運」為主題,左起為有戲娛樂總經理莊啟祥、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

晚場講座以「投資與營運」為主題,邀請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與有戲娛樂總經理莊啟祥,分享表演IP的市場潛力與創投經驗。林大涵指出,所有的投資本質上是「有目的的買賣」,可分為追求經濟回報與實踐社會價值兩大方向。投資人可能看重品牌效益、獲利結構、人脈擴展,也可能重視文化回饋與理念支持。藝術在短期內可訴求實際掌控,長期則需建立有想像空間的規模願景。他也實務分享與投資方接洽的提案技巧,包括如何評估對方需求、表述團隊價值與可議價項目,強調讓喜歡的人付錢,讓付錢的人喜歡。

莊啟祥則從產業與市場面切入,分析OPENTIX等售票平臺的大數據指出,提到創作者理解市場結構與消費動機,結合藝術創作與投資邏輯,打造具有價值的表演IP。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總結指出,以「給人金山,不如給人金手指」,金創獎的核心目標,在於協助與推動臺灣的原創作品,廣藝基金會與文策院合作後,更加強調投資的思維。透過精彩的講座,勉勵創作者提升產業經營能力,強調「除了浪漫,還要有硬底子」,下午場次聚焦經營好作品的路徑,晚場則指引大家結合資源壯大自身,透過今日活動讓彼此交流、傳承經驗,創造更多劇場觀眾,期待把表演藝術產業擴大、做好。

本次「表藝IP經營講座」為表演藝術界注入新思維,從創作、製作到市場經營,提供實務經驗與策略指引。金創獎持續扮演催化劑角色,推動臺灣表演藝術邁向長效發展的未來。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