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

【AQ帶你看】裝置藝術《晚風》亮相北藝中心 高德亮打造城市新夜色

24

Jul
2025


「親.建築計畫」策展人黃偉倫(左)藝術家高德亮為建築共構燈光地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隨著夏日晚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正門廣場迎來藝術家高德亮的大型裝置藝術《晚風》。自建築高處垂掛而下的4萬2千條尼龍線,與48組雷射裝置共同構成一幅流動的光景,自7月24日起,每晚8點至凌晨1點綻放光芒,成為夜晚城市中溫柔而堅定的光源。

《晚風》是北藝中心2025年「北藝生活」計畫的一環,呼應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對「建築即表演」的理念。董事長王文儀表示,北藝中心的設計挑戰傳統尺度,其「超級大圓」與「超級大劇院」展現建築與城市共呼吸的精神,而《晚風》更延伸了此概念,成為區域的「超級大夜燈」,陪伴行人與夜歸人。

藝術家高德亮以週末傍晚親近北藝廣場的經驗為起點,構思出《晚風》作為一種柔軟的牽引。他將建築視為都市的大廳,人人可自由進出、駐足。《晚風》全天感知人流、氣溫與濕度,夜間燈光隨時間變化:晚間8至11點與建築白燈與橘燈交織,11點後則只剩紅色雷射微光,與庫哈斯的建築語彙呼應,映照城市夜色,讓觀者感受光、風與時間流動的詩意。

本作品也是高德亮「座標系列」的延伸,強調自然與人造空間的互動關係,是他首度將該系列回歸戶外並與建築共構的創作。長達27米、寬22米的量體,融合劇場性與日常性,讓每位經過的人都能在無意間,與建築產生親密連結。

作為「親.建築計畫」首發之作,《晚風》象徵藝術與建築對話的起點。策展人黃偉倫表示,本作品以幽微的紅色為基調,成為城市夜燈,提供人們放鬆、靠近的理由。他也預告未來將從「點」擴展為「線」與「面」,透過動線與公共活動設計,讓更多人能自在參與北藝中心,真正落實「親建築」精神。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