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

【AQ帶你看】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 沉浸式劇場呈現「時間」魔法

03

Jul
2025


《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沈浸式呈現「時間」魔法。(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電燈幾歲呢?熄滅的電燈,剩下幾歲?通往遠方的道路幾歲?」這些詩意的提問,將在7月3至7月6日的臺北兒童藝術節《1家2加毛毛蟲》中,化為一場遊走於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沉浸式劇場體驗。飛人集社全新作品改編自詩人夏夏的繪本童詩《蘋果幾歲呢?》,結合偶戲、光影、聲音與空間設計,帶領觀眾走進童年記憶與時間的哲思世界。
 
「把我生出來的媽媽幾歲?生氣的媽媽會變成幾歲?」在孩子眼中,時間是期盼長大的加法;在成人心中,時間是記憶與現實的拉扯;在長者眼裡,時間是生命的回顧。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以日常物件與偶戲手法,詮釋「時間」的多重面向,打造一齣適合親子共賞的劇作,引發不同年齡觀眾的共鳴。
 
劇本以「家」為核心,串聯三代人的生命軌跡:孩子用「加法」數著年齡,期盼未來;媽媽在過去與現在間尋找平衡;阿嬤則在「減法」中回望人生。故事分為三章——「女孩與毛毛蟲」展現孩子對時間的好奇;「媽媽與阿嬤」描繪母親在時間中的掙扎;「阿嬤與毛毛蟲」則探索生命的終章。一隻虛擬的毛毛蟲貫穿全劇,陪伴不同世代,見證時間如何塑造「家」的意義,乃至超越血緣的情感連結。
 
《1家2加毛毛蟲》突破傳統劇場形式,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三個展間上演。觀眾將戴上耳機,穿梭於兩個20分鐘的演出空間與一個影像裝置展,透過偶戲、光影、聲音與空間的交織,感受時間的流動。
 
演出結合演員台詞與文字投影,為成人觀眾提供哲思的沉澱;聲音設計則以音效與環境聲響,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不論年齡,觀眾都能在這場多感官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情感,這不僅是一齣戲,更是邀請親子共同探索時間的體驗。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