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跨界鉅作《女先知》(SIBYL),將於4月11至13日登上北藝中心大劇院。融合炭筆動畫、南非傳統樂舞與音樂劇場語彙,《女先知》以強烈的視覺敘事,構築哲思與感官並行的藝術體驗, 探索人類面對命運與科技操控之間的焦慮與無力感。
作品靈感源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艾尼亞斯紀》中庫邁女先知的神話:預言寫於橡樹葉上,卻被風吹散,命運因而曖昧不明。肯特里奇將此轉化為21世紀隱喻,批判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看似精準預測未來,實則讓人類迷失。
《女先知》分兩篇章:《瞬間已逝》以炭筆動畫與聲音影像,描繪歷史記憶在時間中擦拭與重構;《等待女先知》結合舞蹈、現場音樂與巨型書頁投影,呈現儀式感十足的視覺奇觀。舞者身影如風中葉片,投射命運起落,舞台書頁翻動與演員動作勾勒命運編年史。
音樂由南非音樂家恩赫蘭赫拉・馬哈蘭古(Nhlanhla Mahlangu)與爵士鋼琴家凱爾・謝潑德(Kyle Shepherd)聯手打造。馬哈蘭古融入祖魯族「Isicathamiya」合唱、人聲打擊與靈性吟唱,展現南非文化精神;謝潑德以即興爵士融合教堂音樂與現代聲響,鋼琴敲擊與旋律回應肯特里奇畫筆節奏。他形容每道炭筆線條皆是旋律靈感。
《女先知》以室內歌劇形式呈現,結合視覺藝術、劇場與哲學思辨。從南非淘金工人的渴望與絕望,到演算法支配的失控未來,書頁翻動貫穿全場,讓觀眾體驗命運被記錄、擦拭與重寫的過程。肯特里奇強調,藝術家的責任是捍衛不確定性。
對台灣觀眾,這不僅是大師創作的震撼體驗,更是在聲光影像中重新思考:未來能否預見?自由是否可掌握?這是一場打開心智與感官的當代表演儀式。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