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劇場醉心製作《毛皮瑪麗》以「偽裝」為核心命題,圖片由曉劇場提供。 曉劇場再度挑戰日本藝術家寺山修司的《
毛皮瑪麗》,由藝術總監鍾伯淵攜手演員倪安東、牧森等人,於3月21至30日在萬座曉劇場演出8場,打造台灣當代版本,探討性別認同與自我探索。
本次演出以「偽裝」為核心命題,在真假與虛實之間擺盪。故事講述男扮女裝的瑪利,依照自身規則養育仇人之子,透過不斷自我叩問,挑戰世界的「絕對標準」。
身兼導演與主演的鍾伯淵,談到此次演出與2019年的差異,指出自己年齡已經與瑪利相仿,心境有所不同,五年前注重社會政治的議題,這次關注寺山修司創作背景與想法,聚焦於「偽裝」的核心命題,《毛皮瑪麗》有趣在於角色多面性:看似堅強的瑪利內心深藏脆弱;看似清純的美少女,實則充滿孤獨與不安,這些層次讓角色更具深度、複雜。
鍾伯淵回憶首度閱讀《毛皮瑪麗》劇本時,感受到強烈的抗爭與衝突,特別是母子關係與身份認同的探討,2025年版本更深化這些議題,透過「偽裝」展現角色的掙扎與轉變。他認為,在這充滿挑戰的世界,人們往往選擇武裝自己,以偽裝面對未知。
演員陳家誼則詮釋一名被包養的美少女,在虛偽的世界裡渴望真實的愛情。她認為,《毛皮瑪麗》吸引人的是角色追求情感真實的渴望,卻因身份產生矛盾與衝突,進而引發思考:究竟何謂真實?何謂虛假?陳家誼進一步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獲取資訊變得容易,卻更加懷疑事物的真實,不再相信童話或未曾親眼見過的事物。角色雖然真實存在於舞台,但其內心想法難以捉摸,她認為,《毛皮瑪麗》會讓觀眾找到自身生活的影子,直視日常生活中難以展露的脆弱面向,最終獲得某種安心感。
值得一提的是,劇團重新打造華麗舞台,從2019年遊樂園般的華麗頹敗風格,轉變為富含哲思的空間,一座高樓天台與遠方地底洞穴形成對比,象徵真實與虛幻的辯證,如博物館展示的畫作。此外攜手時尚品牌 hello ronron 設計師江采容,打造以花卉圖樣為主題的服裝,不僅打造角色的外在鎧甲,更巧妙隱喻角色的內心與處境。
鍾伯淵強調劇場不僅是故事的載體,更是探索自身情感與真實世界的入口,《毛皮瑪麗》思考1967年的故事如何與當代台灣產生關聯,透過符號與故事推進,讓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詮釋方向,這齣戲談到現代人偽裝與真實的反思,他期待劇場的觀眾會在某個瞬間感受震撼與共鳴。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