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130

03

Mar
2025

文/陳效真(音樂文字工作者)

二0二0年卸下 #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成為樂團榮譽音樂總監後,雖然暱稱為 #MTT 的麥克‧提爾森‧湯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在次年八月接受腦瘤手術並且持續接受化療,可是仍然被醫生診斷為「生命垂危」,預估只有幾個月的壽命,甚至禁止他搭飛機。不過,MTT的病情得到奇蹟似的控制,他放下所有行政職務,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專注於被他稱為「更溫和、更安靜」的演出行程,包括舊金山交響樂團在二0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為他安排的八十歲生日音樂會。就在音樂會前兩個月,MTT突然公開表示腦癌復發,雖然還有治療方案,但是「預後不確定」,因此他決定在這場演出後,為精彩的音樂事業畫下句點。

麥克‧提爾森‧湯瑪斯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祖父是一八八0年代從烏克蘭移民到紐約,後來成為猶太劇場大明星的托馬舍夫斯基(Boris Thomashefsky)。二十世紀初,許多猶太移民為了適應美國社會而把姓名改得更美國化,托馬舍夫斯基的三子把姓氏簡化成「湯瑪斯」,MTT就是他的獨子。

雖然父親的音感不好也看不懂樂譜,但是他把對音樂的熱情傳給兒子。MTT在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指揮與作曲,在拜魯特音樂節擔任華格納的孫女弗里德琳德(Friedelind Wagner)的助理,以及在美國和史特拉溫斯基、柯普蘭共事則提供實務經驗和創意靈感。一九六九年,二十四歲的MTT替補史坦堡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舉成名。這次救火不是一場演出,而是整個樂季剩下的連續三十七場音樂會!隨後MTT被任命為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並且在檀格塢音樂節認識伯恩斯坦。雖然初期接觸不多,但是兩人的情誼讓外界視MTT為 #伯恩斯坦的門徒,音樂上的兒子。伯恩斯坦大力提攜MTT的原因除了想起年輕時的自己,還有兩人對猶太劇場音樂的共同興趣。不過有趣的是,MTT的家族雖然有戲劇背景,可是他對於為了劇場技術須求而反複排練的過程感到不耐。因此雖然喜歡與聲樂家合作,但是MTT對於指揮歌劇的興趣不大。

MTT的指揮事業重心一直放在美國,先後和布法羅愛樂、紐約愛樂與洛杉磯愛樂合作。在伯恩斯坦的引薦下,他也與越洋的倫敦交響樂團一直保持很好的合作關係;一九九五年起成為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二十五年來,他在舊金山交響樂團舉辦多個音樂節推廣美國音樂並且錄製唱片,並製作在美國公共電視網播出,探索著名作曲家的生涯和作品的音樂教育系列節目Keeping Score。他與樂團出版的 #馬勒交響曲全集錄音,有四張得到葛萊美獎!

有兩個樂團雖然不是第一線名團,但是在MTT的指揮生涯必須記上一筆。一是一九八七年與嘉年華郵輪公司創辦人泰德‧阿里森在邁阿密一起成立的「新世界交響」(New World Symphony),MTT擔任藝術總監。「新世界交響」是研究生級的管弦樂學院,宗旨在培養未來的樂團音樂家和管理人員。他們提供最多三年的獎學金,為年輕音樂家提供實務經驗,也幫助他們發展職業生涯。樂團學員在這期間能深入接觸傳統和現代曲目,接受專業發展訓練,並得到與前輩合作的機會。根據統計,離開「新世界交響」的校友高達九成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無論是樂團音樂家還是行政人員。第一次腦瘤手術後,MTT把職位交給法國指揮德內夫(Stéphane Denève),自己則擔任榮譽藝術總監。

另一個是在二00八年啟動的 #YouTube交響樂團。活動由YouTube與Google團隊發起,旨在探索線上音樂合作。MTT加入以後,計畫逐步成形。它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集結來自全球的音樂家,應徵者必須上傳演奏譚盾第一號網際網路交響曲《英雄》與另一段影片試鏡,再由專家評審和社群進行評選投票,選出的音樂家於二00九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二0一一年在雪梨歌劇院與MTT舉行音樂會。MTT坦言,一開始他也懷疑音質壓縮、畫面縮小的線上甄試效果,但是實際施行後,他對於音樂家藉此仍能充份傳達情感感到訝異。YouTube交響樂團的演出不僅是音樂活動,還結合直播、互動元素和投影,展現數位時代的多元協作潛力。雖然只舉辦兩屆,可是對古典音樂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指出新的可能性。

為了慶祝MTT在二0二四年十二月的八十歲生日,索尼音樂推出一套八十張,收錄從一九七三到二00五年為RCA、CBS 和索尼音樂錄製的唱片。這套唱片的曲目非常多元,從古典作品、美國現代音樂到百老匯音樂劇與爵士樂。我覺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七六年與哥倫比亞爵士樂隊合作的《藍色狂想曲》。MTT選用蓋希文在一九二五年錄製的紙卷鋼琴為獨奏鋼琴,由他指揮模擬一九二0年代編制的哥倫比亞爵士樂隊,試圖重現蓋希文時代的爵士風貌,讓藉由數位技術復活的蓋希文與現場樂團結合,創造出獨特的歷史對話感。



Pentatone也為MTT八十歲生日出版專輯,內容是MTT五十年作曲生涯中的十八首作品。其中的重要作品包括獻給伯恩斯坦的《Agnegram》以及為伯恩斯坦七十歲生日而寫的《Grace》;以安妮·法蘭克的日記為靈感寫成的大型作品《安妮日記》;為女高音弗萊明量身打造的《埃米莉.狄更生詩集》,以及二0二二年融合爵士、藍調與美國風情的作品《Upon Further Reflection》。





麥克‧提爾森‧湯瑪斯的一生貫穿了音樂、教育、創作與科技創新的多重面向,他不僅是指揮家、作曲家,更是文化推動者與音樂傳承的重要橋樑。四月二十六日的八十歲生日音樂會後,MTT選擇回歸平靜的家庭生活,和相守近五十年的丈夫(他與多年伴侶於二0一四年結婚)、愛犬相伴,安詳適意的靜待為這段精彩的音樂生命劃下最後的句點。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