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要如何大聲?如何讓國際聽到?為「台灣聲音」奔走不遺餘力的「灣聲樂團」,主辦「灣聲國際音樂大賽」已經進入第二屆,今年廣藝基金會 也加入成為「協力單位」,提供「小提琴組」、「作曲組」兩項特別獎,目的無他,就是要讓台灣樂聲「更大聲」!
「灣聲國際音樂大賽」為世界唯一以臺灣音樂為核心的國際音樂賽事,今年將於2月15日至2月22日舉行。活動包含於中山堂中正廳進行小提琴複賽及準決賽、小提琴與作曲之決賽音樂會,以及於中山堂光復廳進行的「作曲論壇」,賽程精彩可期,論壇也將針對台灣音樂創作生態,進行高峰對談。
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表示:「灣聲國際音樂大賽的計畫,在灣聲樂團成立之初就已存在。」臺灣音樂要走出島嶼,不該限於對外展演,更要雙向的讓世界演奏臺灣音樂,藉由灣聲國際音樂大賽讓世界各國的頂尖好手認識臺灣作品以及臺灣文化,再將臺灣音樂作品傳遞國際,更透過全程網路直播比賽,讓世界看見傑出的臺灣音樂樣貌以及樹立臺灣音樂價值。
本次大賽評審團由國際知名音樂家組成,作曲方面除李哲藝總監外還有林京美、顏名秀、旅居美國的陳可嘉、來自新加坡的王辰威、香港的伍卓賢等大師,還有曾在新年音樂會中為灣聲樂團譜曲的瑞士作曲家-法比安・穆勒(Fabian Müller);小提琴則有蘇顯達、吳庭毓、李宜錦、薛志璋,來自加拿大的史涵茵,日本的藤原浜雄與伊藤亮太郎、香港的梁建楓等大師。同時廣藝基金會基於長期對台灣本土音樂創作的關切,特別提供「小提琴組」、「作曲組」兩項特別獎,由楊忠衡執行長參與評選。
作曲比賽部份,要求「須與臺灣元素相關」,小提琴部份則以演奏台灣作品為要求,決賽指定曲為李哲藝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金色年代》(廣藝委託創作)。對於推動台灣核心作品、提倡台灣音樂創作與演奏活力,可說火力相當集中。同時從策辦、參與本比賽的成員,也都與以往傳統公辦比賽相當不同,希望從做法和觀念上革新,找到台灣音樂真正的活力,走向更多元活潑的未來。
作曲與小提琴複賽參賽者來自臺灣、法國、日本、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國, 盼透過本次比賽,能充份建立與國際的觸角。「作曲論壇」由評審團組成,將在2月16日於中山堂光復廳登場,對談世界與臺灣作曲發展;「小提琴複賽」以及「小提琴與作曲決賽音樂會」將在2月15日至2月22日於中山堂中正廳熱烈展開。即日起在Accupass及TixFun售票系統開放市民朋友索/購票,廣藝會員代碼為「qafos2025」,歡迎大家一起為臺灣新世代音樂實力加油!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