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唸歌團演出,圖片由微笑唸歌團提供 當台灣唸歌遇上馬來西亞布袋戲,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由臺灣微笑唸歌團與馬來西亞破浪布袋戲團合作的《南洋過番歌》,將於臺中「藝起Art go go」系列活動登場,重溫僑鄉先民奮力追尋新生活的艱辛歷程,觸動觀眾的共鳴,11月2日在臺中葫蘆墩文化中心盛大演出。
《南洋過番歌》將「南洋」作為背景,講述當年中國沿海的僑鄉先民,為了追求新天地而下南洋謀生的故事。當時資源匱乏,許多人滿懷希望遠渡重洋,卻面臨重重挑戰,未來並非如預期美好。運用唸歌和布袋戲交織的表現手法,勾勒角色的喜怒哀樂,訴說在異鄉的掙扎與成長,傳達「番平千萬不通行」的深刻感受,讓觀眾一同感受時代洪流中的艱辛與韌性。
台灣微笑唸歌團與馬來西亞破浪布袋戲團合作《南洋過番歌》,11月2日登場,圖片由微笑唸歌團提供 臺灣微笑唸歌團與馬來西亞破浪布袋戲團的緣分開始於2017年,當時臺灣說唱藝術家楊秀卿與微笑唸歌團受邀參加馬來西亞的喬治市藝術節,破浪布袋戲團團長林雲濠正是台下觀眾,多年後,雙方展開聯繫並攜手創作,在今年3月檳城偶戲節展開短篇跨界合作《南洋過番歌-前傳》,並於4月將作品帶回台灣唸歌節演出,獲得熱烈迴響,促成《南洋過番歌》發展成完整版本的契機。
在創作過程中,微笑唸歌團團長儲見智表示,初期透過線上討論和排練影片的交流,反覆修改劇本,並多次飛往馬來西亞,與破浪布袋戲團進行面對面的排練,逐步醞釀出戲劇的完整樣貌。
儲見智談到《南洋過番歌》的亮點,融入臺灣唸歌與馬來西亞布袋戲團所傳承的「歌仔」音樂風格,既保留臺灣文化的根源,又融合馬來西亞特色,劇中更運用臺語、馬來語與英語等多語言來演繹布袋戲,體現多元文化碰撞的聽覺魅力。今年唯一一場在台灣演出後,明年將前往馬來西亞巡演,延續這場跨越地域的文化對話。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