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7

03

Aug
2022

今年春天看到荷蘭小提琴家藍斯瑪(Simone Lamsma)與美國指揮特維諾(Robert Trevino)合作的這張芬蘭作曲家勞塔瓦拉(Einojuhani Rautavaara)專輯,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勞塔瓦拉是西貝流士之後,國際知名度最高的芬蘭 作曲家。近年BIS計畫性大量出版作品的作曲家卡勒維‧阿霍(Kalevi Aho),還有薩隆納(Esa-Pekka Salonen)、慕斯托年(Olli Mustonen)都是勞塔瓦拉的門生。

勞塔瓦拉和前輩西貝流士都很長壽。不同的是,西貝流士重要作品的創作時間集中在青壯年時期,勞塔瓦拉則在七十六歲,也就是二00四年經歷一場在加護病房待了大半年,幾乎是死去一回再重生的疾病後,在生命最後十年開啟音樂創作的新篇章。這些作品與先前注重聲響與前衛創作技法的慣用語言完全不同,回到新浪漫主義的懷抱。

勞塔瓦拉在一九七七年寫過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只是除了近年托比亞斯‧費爾德曼(Tobias Feldmann)的錄音讓它再度受到注意,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非常少。大病過後有幾首作品都是接受小提琴家委託的創作,藍斯瑪的專輯就是以這些樂曲為主軸,像是為安梅耶(Anne Akiko Meyers)所寫的《幻想曲》、五島綠首演的《逝去的景象》,以及為希拉蕊‧韓(Hilary Hahn)寫的《兩首小夜曲》。吸引我目光的,就是這首遺作。

希拉蕊‧韓在二0一三年出版過一張由當代作曲家創作的《二十七首小提琴安可小品輯》,邀請勞塔瓦拉寫一首不到三分鐘的小曲《低語》。接著和指揮家米克科‧法朗克(Mikko Franck),也就是勞塔瓦拉的忘年之交,合作勞塔瓦拉近四十年前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後,希拉蕊‧韓和米克科‧法朗克討論,希望委託勞塔瓦拉再寫一首同類型作品。只是當時勞塔瓦拉的健康已經亮紅燈,希拉蕊‧韓沒有收到樂譜,作曲家就在兩年後,也就是二0一六年七月中旬過世。

希望看似落空,但是受勞塔瓦拉的遺孀委託整理遺稿時,米克科‧法朗克意外發現一部已經完成一半以上的作品,標題寫著「為小提琴與管弦樂團而寫的兩首小夜曲」。

小夜曲的旋律取材自勞塔瓦拉一九九0年的歌劇《太陽之家》,獨奏部分已經全部完成,第一樂章樂團配器只使用弦樂。加上木管的第二樂章則在一半停筆,但是鋼琴版草稿已經完成。米克科‧法朗克想起,勞塔瓦拉生前曾經和他討論以小夜曲代替小提琴協奏曲的可能性,他立刻知道,這就是當年為希拉蕊‧韓所寫、但是未完成的作品。作品由卡勒維‧阿霍把未完成的配器補完,希拉蕊‧韓與米克科‧法朗克在二0一九年留下錄音,很快地,藍斯瑪在兩年後也錄製這部作品。

我不願意事後諸葛,從生命盡頭等觀點來看待這些作品。但是和勞塔瓦拉過去為小提琴創作的樂曲相比,整張專輯的色彩確實更沉重滄涼。而且不似早年小提琴協奏曲那種北國式的滄涼,而是一種回首過去的懷舊滄桑與憂鬱。這樣一首身世殊異、風格獨特的作品,特別在此推薦給有心的愛樂者。

文/陳效真
音樂時代劇場文宣監督;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