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6

27

Jul
2022

故事就從第九號交響曲說起。1817年,貝多芬的學生腓迪南‧里斯(Ferdinand Ries)以倫敦愛樂協會的名義向貝多芬邀稿,希望他能為協會創作兩部交響曲,並且親自前往倫敦參加首演。只是因為健康因素、侄子監護權等紛爭,貝多芬在7年後才把加了人聲的第九號交響曲樂譜交給倫敦。

除了1825年3月21日的倫敦世界首演,第九號交響曲還排定陸續在維也納、亞琛等地演出,貝多芬自然會提供總譜給各個演出單位。不過,不同單位有不同樂團編制,貝多芬理所當然會根據對方的需求調整樂譜。於是,剛完成的第九號交響曲總譜從一份變成多份,從一個版本變多個版本,其中還有一個版本是當成贈禮寄送給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不只是第九號交響曲,其他交響曲都有類似的情況。

為了紀念2020年的貝多芬250歲冥誕,波昂的「貝多芬之家」把所能掌握的九部交響曲版本蒐集起來經過篩選、比較,並且查閱貝多芬的書信等相關史料後,編纂出一套全新的交響曲總譜,也就是內澤特─塞甘(Yannick Nézet-Séguin)在這裡使用的版本。

根據以前的經驗,即使專業音樂家洋洋灑灑講出一大串某作品不同版本「哪裡不一樣」,一般愛樂者只會覺得「聽起來都一樣」。可是,這套唱片不需要任何解釋,熟悉貝多芬交響曲的業餘音樂愛好者馬上都能聽出哪裡不同。

拿到專輯以後,我最先聽最喜愛的第三號《英雄》,接著跳第七號、心愛的第九號第三樂章「天堂小花園」,只能說⋯⋯感覺非常奇特。和以往熟悉的版本比起來,除了旋律一樣,什麼都不一樣。首先,樂團的聲音雖然乾淨,但是很薄,比一般室內樂團演出貝多芬交響曲的聲音還薄。再來就是修訂的細節會改變指揮的判讀與思考邏輯,從而演奏出不一樣的動態、分句,所以,吟唱的方式也就不同。再加上配器也修訂過,聲音的色彩就更不一樣。

聽過一輪,「熟悉的陌生人」是最貼切的感想。我還在消化中,先不對這個修訂版本做任何結論。但是倒很好奇想知道,在可以自由決定的情況下,如果要演出貝多芬交響曲,內澤特─塞甘會選擇哪個版本?

文/陳效真
音樂時代劇場文宣監督;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