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77

19

Feb
2024

對葉梅里亞尼切夫(Maxim Emelyanychev)一開始的印象很混亂,弄不清楚他主要的工作重心是獨奏家還是指揮家?因為這張 #莫札特 鋼琴奏鳴曲專輯,我對他的最初概念是一個年輕鍵盤樂器演奏家。他彈現代鋼琴,但是有更多時候彈古鋼琴或大鍵琴。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又突然和故鄉俄羅斯的下新城獨奏家室內樂團(Nizhny Novgorod Soloists Chamber Orchestra)錄製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管弦樂專輯。這兩張專輯的曲目實在太跳躍,讓我一時很難判斷他擅長的風格、曲目到底是什麼?



沒多久,金蘋果古樂團(Il Pomo d'Oro)在Erato 連續出版幾張(套)評價極高的聲樂專輯,像是韓德爾《狄奧多拉》、《阿格麗皮娜》、《塞爾斯》,或是假聲男高音奧爾林斯基(Jakub Józef Orliński)與次女高音狄多娜托(Joyce Didonato)的個人專輯,我發現指揮的姓氏都是「葉梅里亞尼切夫」。他們是兄弟父子?還是像菜市場姓「彼得連科」(Petrenko)般,很可能就是撞姓而已?仔細看,竟是同一個人,這也引起我對葉梅里亞尼切夫的高度興趣。

葉梅里亞尼切夫一九八八年出生於下新城州的捷爾任斯克(Dzerzhinsk),父親是小號演奏家,母親是歌手。他的正式音樂教育是從下新城兒童合唱團開始,接著在下新城巴拉基列夫音樂學院以及莫斯科音樂學院同時學習指揮、鋼琴與大鍵琴,也對早期音樂演出產生興趣。

不過,葉梅里亞尼切夫對於「早期音樂」的定義和一般不同:「現代音樂」是目前還健在,尚在作曲領域奮鬥的當代作曲家作品,其他音樂則都是「早期音樂」,因此從巴赫、韓德爾、布拉姆斯到史特拉溫斯基的作品都是「早期音樂」。所以,他能以大鍵琴、古鋼琴錄製莫札特,以現代鋼琴錄製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浦朗克或梅湘,也能指揮金蘋果古樂團演出莫特爾(Felix Mottl)改編的華格納《威森東克之歌》。



二0一八年,葉梅里亞尼切夫因為代替提奇亞提(Robin Ticciati)與蘇格蘭室內樂團演出,次年成為樂團新任首席指揮,長期合作的樂團從仿古的金蘋果古樂團擴展到現代的蘇格蘭室內樂團。近年除了和蘇格蘭室內樂團錄製舒伯特、孟德爾頌交響曲,葉梅里亞尼切夫與金蘋果古樂團也推出兩張莫札特交響曲錄音。同一名指揮家和兩個聲音特色不一樣的樂團,演出兩套完全不同類型的曲目,這在音樂欣賞上是個很有趣的觀察點。



整體而言,葉梅里亞尼切夫是一個很細膩的音樂家,樂句鋪陳與吟唱的方式尤其精緻,音色中缺少的厚度以及有限的動態對比,應該和樂團編制特性有關。雖然國外樂評對於他和蘇格蘭室內樂團的專輯評價較高,莫札特則是褒貶不一,但是我認為他讓古樂團表現出超越預期的能量與色彩,已經十分接近現代樂團。讓我疑惑的,反而是莫札特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

葉梅里亞尼切夫在這裡選用一八二三年的Graf古鋼琴複製品,這架琴的聲音很乾,動態、音量也都有限,葉梅里亞尼切夫又非常強調獨奏的細節,重視到幾乎是當成獨奏曲來詮釋。為了表現獨奏而刻意壓抑住樂團,無可避免讓管弦樂淪為多餘又尷尬的陪襯角色,實在可惜了這部優秀的協奏曲。

葉梅里亞尼切夫對莫札特作品的錄音似乎現在只是個起點。曲目安排方面,由於莫札特早期的交響曲風格太雷同,為避免聽覺過度相似,葉梅里亞尼切夫特意在早年和成熟期的交響曲各選一首。例如第一張唱片的曲目就是第一號交響曲與最晚期的四十一號《周彼得》,中間搭配由葉梅里亞尼切夫擔任獨奏的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

第二張唱片曲目則是第二十九號交響曲搭配第四十號交響曲,以及波德尤莫夫(Ivan Podyomov)擔任獨奏的雙簧管協奏曲。我不知道葉梅里亞尼切夫與金蘋果古樂團是不是有意接下去錄製全集,以及可能花費多少年的時間。但是從樂曲詮釋的品質來看,他對於樂曲音色平衡與結構掌握,比起早先錄製的貝多芬、布拉姆斯作品成熟許多。以他逐漸成形的個人特質和獨樹一格的詮釋手法,如果未來有第三張、第四張莫札特,會是值得繼續觀察下去的專輯。



文/#陳效真(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