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57

04

Sep
2023

正如同前輩鋼琴家艾克斯(Emanuel Ax)所說,和他的時代相比,現在的新生代鋼琴家「演奏技巧已經到了不存在困難的境界」。在網上隨意點閱音樂影片,會有到處都是音樂神童的錯覺。他們的技巧都好到讓人瞠目結舌,像機器人般精準。參加比賽是青少年音樂家最快的成名捷徑,但是當大部分參賽者技巧都達到一定高度時,評審注意的是什麼呢?答案是藝術性與潛力。於是在近年的音樂比賽裡,我發現得獎者不再像某些前輩,得獎十年後,能演出的曲目還是比賽時的那幾首。

這些新銳鋼琴家面對得獎後接踵而來的演出邀約,曲目安排馬上儘可能擺脫比賽時挑選的作品,而音樂性都足以順利從運動比賽般的音樂大賽,轉到以藝術訴求為重的職業舞台。去年范克萊本大賽金牌得主任奫燦就是我很看好能成功轉戰職業舞台的一位。他得到的注意遠比前一屆金牌得主,同樣來自韓國,而且是第一位拿到范克萊本大賽金牌的韓國鋼琴家鮮于藝權 還要高出許多。

任奫燦二00四年出生於韓國的始興市。雖然不是出身音樂家庭,但是喜愛音樂的父母讓任奫燦從小就透過CD欣賞各種音樂。任奫燦七歲學習鋼琴,八歲開始參加比賽,後來在韓國藝術綜合學校師從孫明秀。一直到參加范克萊本大賽,任奫燦的老師都是孫明秀,以及孫明秀在波士頓的老師謝爾曼(Russell Sherman)。原本任奫燦年紀未達參加第十六屆范克萊本大賽資格,但是比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一年,任奫燦剛好符合最低參賽年齡。老師建議試試看,任奫燦就這樣輕騎過關,拿下金牌。

談到任奫燦在比賽上的表現,很多人都會提到YouTube上已經有超過一千兩百萬觀看人次的決賽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實況,以及他在準決賽排出的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





有人在YouTube如此評述:任奫燦像是「四十歲的人,住在十八歲的身體裡」,這句話很快成為各方形容任奫燦音樂性時最常引用的話。不只是音樂性,我覺得用來形容任奫燦本人都很合適。對於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影片有如此高的觀看人次,任奫燦只是淡淡地說:「我不覺得很出色,但是很高興那麼多人喜歡它」。

為什麼準決賽排出全本超技練習曲?他也是一派輕鬆:「因為參賽前在獨奏會演出超技練習曲,所以就排了。」這一張由史坦威 在今年七月出版的超技練習曲錄音,正是去年六月范克萊本大賽的準決賽實況。這些影片都可以在YouTube上輕易找到。

陸續看過任奫燦的比賽影片,聽到他在比賽後四個月與光州交響樂團合作的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錄音,還有十六歲左右錄的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李斯特《巡禮之年》選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把技巧當成表現音樂,而不是表現自己的手段。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他年初在英國威格摩廳的演出實況,曲目是道蘭、巴赫與貝多芬的作品。自從誇張式馬戲團肢體表演在全世界音樂廳造成風潮之後,我經常得閉上眼睛才能專心欣賞這些「體育系音樂組」選手的演出。相形之下,任奫燦的肢體顯然並不「上鏡」,但是貝多芬小品裡的單純,這是真正懂得真正「技巧」意涵的人才能彈出來!





對於得到金牌後的忙碌演出行程,他的態度是「我已經很累了,但是在舞台上演奏音樂的那一刻,就會忘記一切」;已經準備好「為了音樂放棄一切」;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所以現在就是「全心全意演奏」。而他最想做的事情,是離群索居住在山上盡情工作。這樣的全神貫注、樂在其中,又淡泊率性的態度,難怪讓人懷疑他早了二十年達到「不惑」的境界呀!

文/陳效真
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