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55

21

Aug
2023

在某次訪談裡,二0一八年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評審團主席潘蜜拉‧法蘭克(Pamela Frank)表示,「說實話,我閉上眼睛就無法分辨他們的年齡」。因為現在少年音樂家的技巧水準愈來愈高,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們的演出無畏、縱情無束但是真誠」,愈來愈勇於表現自我。也因為這種自信,使他們的音樂流露宛如成年人般的大方與成熟。

有趣的是,這一屆青年組首獎得主的討論聲量,完全被少年組兩名並列冠軍的小朋友蓋過,一是十一歲的新加坡選手蔡珂宜,另一名是十歲的澳大利亞選手李映衡。李映衡也打破少年組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獎得主紀錄。由於少年組決賽的曲目之一是與日內瓦室內樂團合作維瓦第《四季》其中一個季節,兩名冠軍後來灌錄的第一張專輯都是《四季》全曲,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在當年的比賽裡,蔡珂宜選的是〈冬〉,李映衡則是〈夏〉。看過這兩段決賽影片,我只能感嘆:他們是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嗎?應該是化身江戶川柯南與灰原哀的工藤新一與宮野志保吧!根本是兩個成人般的音樂靈魂,縮藏在兒童的軀殼裡頭吧。



由於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給演出者很多即興空間,尤其標榜描寫四季景物的《四季》,更鼓勵表演者擺脫型式限制,自尋表述描繪的途徑。所以正如同潘蜜拉‧法蘭克所說的「無畏、縱情無束但是真誠」,李映衡與蔡珂宜後來錄製的《四季》都有非常強烈的主觀詮釋,而且毫不客氣恣意揮灑各種即興、動態對比與速度變化。

李映衡的錄音是二0二一年與墨爾本交響樂團合作,由當時十三歲的李映衡自己兼任指揮,樂團編制除弦樂之外另外加上魯特琴,大鍵琴在某些樂段也不是單純彈奏數字低音,而是各種花式分解和弦和裝飾音。

我的感覺是:李映衡的play並不是在「演奏」,而是在「玩」,徹底「玩」這首曲子。他的音樂節奏性很強(強到錄音師要他把鞋襪都脫了,免得演出時踩踏跺腳的聲音全都錄進去),即興成分極高。聽聽〈夏〉第三樂章、〈秋〉第三樂章的對比,看看〈冬〉第一與第二樂章的影片,雖然和傳統印象中的《四季》不一樣,但絕對是華麗多彩,絕無冷場的享受。



蔡珂宜是二0二二年四月在新加坡濱海音樂廳的演出實況錄音,樂團當然是新加坡交響樂團,樂團編制加上管風琴。蔡珂宜的音色雖然沒有李映衡那麼多彩、說變即變,但是乾淨俐落,清爽、精準而蘊藏著極大的內在能量。同樣聽聽〈夏〉第三樂章、〈秋〉第三樂章、〈冬〉第一與第二樂章,是不是各有風情與自我品味?蔡珂宜聰慧,李映衡鬼靈精,而且都有難以取捨的個人魅力,堪稱各有千秋、不分軒輊。想必讓當年評審傷透腦筋,不得不讓兩位並列冠軍。現在兩位都正值迅速成長、變貌的青春期,即將有何更精彩的表現,且讓樂迷們拭耳以待。

文/陳效真
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