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37

24

Mar
2023

幾年前,無意間聽到美國中提琴家大衛‧亞倫‧卡本特(David Aaron Carpenter)與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合作的一張專輯,其中一首曲目是英國中提琴家特爾提斯(Lionel Tertis)改編為中提琴版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大衛‧亞倫‧卡本特再稍事修改一些部分。當時對於中提琴演出的效果印象非常深刻。後來努力尋找,另外只找到戈拉尼(Rivka Golani)在一九八八年的錄音。多年後,年初忽然看到二○一六年特爾提斯國際中提琴大賽首獎得主,英國中提琴家里道特(Timothy Ridout)錄製這首樂曲,驚訝與開心的心情自然不在話下。

一九一九年首演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就像是首長達半個小時的輓歌。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社會環境、經濟情況都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時年已超過六十,幾乎失去創作熱情,沒有再推出重要作品的艾爾加 也出現健康問題。動完扁桃腺手術,從麻醉中甦醒後,他立刻要了紙筆,寫下大提琴協奏曲的主題。創作協奏曲期間,結縭近三十年的妻子被診斷出罹患癌症,這一連串打擊似乎註定這首早在一九○○年就有創作念頭的協奏曲,會是一首注滿悲傷情緒的作品。

沒想到,協奏曲首演又是一場悲劇。因為排練時數被壓縮,樂團團員幾乎是視譜演出,演出效果當然以災難收場。痛苦的艾爾加在半年後又面臨妻子病逝的傷痛,要不是友人積極安排、尋找演出機會,他對這部作品幾乎不再抱持任何期待。

一九二九年,中提琴家特爾提斯懇請艾爾加指教自己將這部作品改編為中提琴版的效果。特爾提斯原本主修鋼琴,誤打誤撞成為中提琴獨奏家之後,積極拓展中提琴獨奏曲目,包括邀請巴克斯(Arnold Bax)、布里奇(Frank Bridge)、霍斯特(Gustav Holst)、亞瑟‧布利斯(Arthur Bliss)、佛漢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華爾頓(William Walton)等英國作曲家創作,或是自行把大量鋼琴小品、室內樂改寫成中提琴曲。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是其中規模較大的改編。曾經有人建議艾爾加為特爾提斯寫一首中提琴協奏曲,但是艾爾加並沒有放在心上。

聽過特爾提斯改編的版本以後,艾爾加興奮地立刻寫信給樂譜出版商,表示特爾提斯的改編的確可行。一九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特爾提斯公開演出中提琴版的協奏曲,艾爾加親自擔任指揮以表達原作者對特爾提斯的肯定。由於原曲大部分正好是中提琴聽起來最舒適的音域,特爾提斯並沒有做大幅度的變動,而是視效果或是樂器的演奏邏輯,把某些旋律拉高八度,或是以琴弓演奏琶音代替大提琴撥奏。

我常形容,中提琴的音色就像是感冒的小提琴。或許它沒有小提琴那麼高亢,也沒有大提琴那麼醇厚,但是那獨一無二的「鼻音」卻很迷人。獨奏樂器改為中提琴之後,樂曲氣氛從大提琴版的深沉輓歌變成了若有所思的冥想曲,我尤其喜愛那聽似雲淡風輕又卻沉痛的慢板樂章,還有里道特善用中提琴特有的「鼻音」所帶來的特殊顏色,就像是為艾爾加的作品注入全新的靈魂。

文/陳效真
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