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

現代莫札特與古典馬勒──長榮交響樂團「理性與感性」音樂會

14

Mar
2023

現代莫札特與古典馬勒-長榮交響樂團「理性與感性」音樂會音樂總監舒馬富斯與長榮交響樂團帶來古典觀點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演奏,相當成功(攝影:王俊凱)

文/MUZIK AIR 連士堯

 

歷經近三個月的冬休,長榮交響樂團於2月17日舉行2023年的首場主辦音樂會「理性與感性」,標題乍看之下,或許會認為理性的是上半場兩首古典時期作品,感性的則是下半場的馬勒交響曲,實際演出與音樂家的詮釋,卻呈現了相當有趣的顛倒對比……
 

此晚開場曲目,音樂總監舒馬富斯挑選了巴赫的D大調交響曲,Op.18-3,但這位巴赫不是一般熟知的J.S.巴赫,而是他的小兒子J.C.巴赫。早期古典是舒馬富斯相當擅長的時期,這次的表現也十分精采:長榮交響樂團充分發揮了此曲「雙樂團」編制的平衡感,弦樂表現高度洗煉,除了兩組互相對應極佳外,獨奏與合奏之間的配合也相當好,但又在舒馬富斯的帶領下,維持在精巧且克制的音量,若用「理性」來形容本曲此晚的表現,相當合適。
 

鋼琴家胡瀞云用相當扎實的技巧帶來莫札特的現代詮釋(攝影:王俊凱)


接下來的協奏曲,則是由鋼琴家胡瀞云擔任獨奏,帶來莫札特第17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樂團的起奏,延續成功的開場古典風格,並且展現出莫札特樂曲特有的明亮溫暖感。到了鋼琴獨奏段落,胡瀞云使用法吉歐利鋼琴,顆粒相當清楚,技巧十分純熟,但聽起來明顯是更加現代感的詮釋:冷靜、剛性、控制性極佳,在莫札特具備高度歌唱性的旋律下,胡瀞云選擇不做出過度音量與速度對比,而是用技巧準度征服此曲,甚至在第二樂章獨奏段落讓人彷彿聽到了李斯特的聲響。有趣的是,如此「現代化」的詮釋角度,也漸漸影響了樂團協奏,到了第三樂章的合奏色彩與開頭完全不同,與鋼琴家協調得宜至終點。安可曲胡瀞云先是演出了蓋希文《I Got Rhythm》的變奏版,電光火石的技巧,讓人不禁認為今晚協奏曲如果挑選的不是莫札特,或許能發揮得更加完美;第二首的拉赫曼尼諾夫《練聲曲》,則在沈靜中呈現完美收場。

 

法國號聲部的極佳表現,是此晚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成功關鍵(攝影:王俊凱)


下半場演出的是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第一樂章開頭就會感受到,這是一個「不戲劇化」的馬勒:弦樂持續高音部速度偏慢,甚至帶給人一種東方田園式的感受,而在著名的《今晨我走過原野》旋律出現時,舒馬富斯也不刻意強調馬勒多元化的配器對接與音量對比,而是相當具有歌唱詩意地演奏全曲,並且在最終的極強段落才直抵高潮;第二樂章則延續第一樂章的詩意,低音提琴持續的伴奏給予相當良好的動能,法國號則是今晚相當突出的聲部,發揮極佳,後半段的弦樂聲部主題相當流暢纖細,讓人想起維也納圓舞曲的優雅;第三樂章在演出著名的小調版《兩隻老虎》(原為童謠《馬丁修士》)時,低音提琴、低音號與低音管此三個聲部極度融合,產生極佳的聆聽效果,在第二主題出現時,舒馬富斯也沒有因此過度強調起落,也因此讓高音木管不會聽起來音色嘈雜,第一小提琴的獨奏段落,更可以感受到指揮觀點並非常見的浪漫個人化,而是更加注重和諧與整體平衡的樣式;也因為如此,第四樂章即便突轉極強,但也不是強調「地獄動機」刺耳景象,而是用整體樂團的動能推進,小號、法國號與長笛發揮極佳,也讓樂章結構在回到第一樂章開頭段落時更加合理,最終更是在銅管今晚的絕贊表現中,暢快淋漓地迎接高潮結尾!對比上半場的「現代莫札特」,下半場更展現了「古典馬勒」,兩邊皆不是大家習慣的角度,但同樣帶來相當精采的觀點與詮釋!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