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3

04

Jul
2022

上週訪作曲家冉天豪談音樂劇《四月望雨》時,他提到歐洲從十九世紀末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被稱為「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二十到二十五年。在這二十多年的歲月裡,因為經濟與科技進步,社會一片歌舞昇平,文化藝術跳躍式的發展,後期浪漫樂派、印象派與早期第二維也納樂派的作曲家,像是德布西、佛瑞、聖桑、馬斯奈、拉威爾、薩替、法朗克、荀貝格、魏本⋯⋯都被認為是「美好年代」時期的作曲家。

由於產量豐富、各種創意迸發,「美好年代」一直是許多唱片企劃喜歡切入的主題。天豪的話題,讓我想起近年三張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美好年代」主題專輯。

首先是比利時單簧管演奏家沃薇(Annelien van Wauwe)與里爾國立管弦樂團的錄音,主要收錄世紀之交的法國作品。其次小提琴家霍普(Daniel Hope)的「美好年代」曲目廣泛些,除了法國的德布西、凱什蘭、佛瑞、蕭頌外,曲目擴展到德奧的荀貝格、柴姆林斯基、貝爾格、魏本,以及其他地區的拉赫曼尼諾夫、艾爾加、克萊斯勒、辛定、布里奇。第三位法國女高音格里瑪爾迪(Laetitia Grimaldi)則把焦點放在「美好年代」時期女性作曲家的歌曲。

沃薇的專輯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法國作品,而是貝里歐(Luciano Berio)改編成單簧管與樂團版本的布拉姆斯第一號單簧管奏鳴曲。先不論貝里歐那些前衛音樂,我非常喜歡他根據其他作曲家作品改編的管弦樂曲,在在證明他在管弦樂配器上,有著貨真價實的硬功底與想像力。

例如這首改編自包凱里尼吉他與弦樂五重奏的《馬德里夜歸營》(https://youtu.be/FgK7vW8FBzE🎼)。貝里歐不是把布拉姆斯原作的鋼琴部分改成管弦樂,而是保留獨奏,為它重新打造適合的管弦樂(https://youtu.be/o3hi_ClN_QM🎼)!

霍普的專輯曲目看似繁雜,大致呈現「美好年代」時期倫敦、巴黎與維也納的音樂風貌。它讓我留下印象的,是蕭頌為小提琴、鋼琴與弦樂四重奏而寫的作品,在這裡被改編成與小提琴、鋼琴與弦樂團的版本(https://youtu.be/TliWN_92-Lc🎼)。

當然,弦樂團的表現力比弦樂四重奏更強,只是原有編制中,小提琴與鋼琴的親密對話,那種既像對立、又像競爭的感覺卻不見了。

除了夏米納德(Cécile Chaminade),相信很多人根本沒聽過格里瑪爾迪這張新片其他女作曲家的名字。不過仔細再看,有個亮點:法國次女高音加西亞─維亞多(Pauline García-Viardot)!是的,正是那位把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以及古諾、白遼士迷得神魂顛倒,還曾經努力當喬治桑與蕭邦和事佬的加西亞─維亞多。

雖然她從小就學習作曲,但是並沒有認真把作曲當成一件事。與情人屠格涅夫合作的幾部小歌劇之外,作品多半是為學生寫的聲樂曲。即使如此,她的鋼琴老師李斯特也宣稱,加西亞─維亞多是最有天賦的女作曲家。

雖然都是罕見曲目,但是喜愛法國歌曲的人,一定會喜歡這張清新的專輯。格里瑪爾迪的音色是素樸了點,但是鋼琴家布夏凱維茨(Ammiel Bushakevitz)補足了色彩上的缺憾。有很多時候,我的注意力完完全全被鋼琴帶走!

文/陳效真
音樂時代劇場文宣監督;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