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壓力已經滿到讓人無法喘氣,每天睡眠時間不需要五隻手指頭就可以數出來,像是溺水的人,忙到快要被鬼抓的時候,欣賞藝文表演往往會成為極大的負擔。我會計算僅剩的工作時間,看看工作量,然後默默放掉所有演出。但是有一種演出,是我寧可回家繼續加緊熬夜也要硬撥出時間出席,就像是水藍的音樂會。水藍與國台交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成了讓我在工作地獄裡喘息的小天堂。
回家的路上,想起兩套有陣子一直收在手機,有空就聽,最後終於以龜速爬完一輪的唱片。一是水藍與哥本哈根愛樂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另一套是水藍與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拉赫曼尼諾夫交響曲全集與管弦樂曲。
為什麼會是龜速呢?因為這兩套唱片的細節太多,不戴耳機仔細聽,就生怕會錯過很多細膩、出乎意料的處理。接下來就是不斷重覆倒回去欣賞某些段落,就這樣慢慢爬完兩套交響曲。
水藍的拉赫曼尼諾夫交響曲全集與管弦樂曲在二0二一年上半年出版,不過它不是新錄音,而是把過去分別搭配其他作品出版的三部交響曲與《練聲曲》,加上錄製卻沒有發行的《交響舞曲》、《懸崖》幻想曲、《死之島》,以及較冷門的單樂章D小調交響曲、交響詩《羅斯季斯拉夫大公》、波西米亞隨想曲、詼諧曲、歌劇《阿列科》與《吝嗇的騎士》管弦樂曲選一起出版。
如前所言,水藍的詮釋非常細膩,每一句弦樂滑音、各聲部的顏色與比例都是經過精心處理,但是他並沒有沉溺在這些小細節,而是利用這些有邏輯關係的小波浪,堆疊成巨大的波濤。既見樹,又見林,而且時時刻刻抓著我的呼吸。
曾經細數幾位我特別偏愛的指揮,發現一個有趣的特點:適合他們風格的作品有很大部分重疊,但是詮釋方法卻是南轅北轍,就像水藍與俄羅斯指揮戈洛瓦諾夫(Nikolay Golovanov)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
戈洛瓦諾夫處理節奏、速度與動態的手法真是一絕,試試第四樂章的尾聲(https://youtu.be/kAYqjYPCCGk?t=2919🎼),聽過這樣的收尾方法嗎?除了彈性速度、調整聲部比例上經常別出心裁,戈洛瓦諾夫甚至會調整配器,就像著名的第三樂章,襯托弦樂的銅管從圓潤的法國號(https://youtu.be/tKWwkib2m5c?t=551🎼)變成小號(https://youtu.be/kAYqjYPCCGk?t=2064🎼)。
如果喜歡這部作品,一定要試試這位蘇聯時期老指揮在一九四五年的錄音。
文/陳效真
音樂時代劇場文宣監督;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