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27

05

Jan
2023

英系姓氏「戴維斯」(Davis)就和華人地區的「陳」一樣普遍。如果再加上「菜市場名」,肯定是撞名撞成一堆,搞不清楚誰是誰,最後就是非常容易被忘掉。但是在古典音樂指揮家裡,我會特別留意兩個菜市場姓加名的「戴維斯」,一是已經逝世近十年的柯林‧戴維斯(Colin Davis),一是還健在的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s)。他們的名字雖然平凡到不能再平凡,指揮棒下的音樂卻不平凡。柯林‧戴維斯的白遼士、舒伯特與西貝流士;安德魯‧戴維斯的二十世紀英國作品都是很值得聽的唱片。

除了英國作品,安德魯‧戴維斯的演出曲目多半集中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以降的國民樂派,這張唱片是安德魯‧戴維斯第一次錄製史特拉溫斯基 的作品,不禁讓人好奇這位已經七十八歲的指揮,是如何掌握史特拉溫斯基作品裡,連作曲家本人都不太能駕馭的節奏感與古怪的趣味。

史特拉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拉赫曼尼諾夫都在俄國接受完整的音樂教育,但是各自創造出獨特到旁人難以複製的音樂語言。即使是最多後人模仿的拉赫曼尼諾夫,也很容易聽出那些後來之作,只是拙劣的有樣學樣而已。史特拉溫斯基更是其中的奇才,作品充滿常人無法預料的巧思,連想模仿都找不到門路。他是林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學生,在俄國結婚生子,近三十歲移居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在法國闖出名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親人相繼過世,隻身一人的史特拉溫斯基前往美國,開啟事業的另一個階段。除了改編自芭蕾《仙女之吻》的管弦組曲《嬉遊曲》,專輯其他四部作品都是美國時期的創作。大型的C大調交響曲、三樂章交響曲與《嬉遊曲》之外,穿插兩首可愛的短曲,分別是祝賀蒙都(Pierre Monteux)八十大壽,利用「生日快樂歌」玩對位、反向與逆行的《祝福前奏曲》,以及《小象的馬戲團波卡舞曲》。

安德魯‧戴維斯與BBC交響樂團合作已久。一九八九年擔任樂團首席指揮,現在是樂團的桂冠指揮。我最喜愛這張專輯的一點,也許正是因為安德魯‧戴維斯首次詮釋史特拉汶斯基作品,能不受過往習慣的觀念限制,以自己的手法精準、卻又不機械化的掌握史特拉溫斯基作品中的節奏性與獨特的氛圍塑造。在英系指揮家所擅長的嚴格控制清晰架構下,以精準的起伏動態塑造出許多細膩的呼吸與張力。

《嬉遊曲》是專輯中很值得注意的作品,不只是安德魯‧戴維斯的精彩的詮釋,也包括史特拉溫斯基的音樂語言。《仙女之吻》是一九二八年為柴科夫斯基逝世三十五週年而寫的致敬之作,劇本取材自安徒生童話《冰姑娘》,音樂則利用柴科夫斯基 歌曲、鋼琴音樂中的片段旋律或動機來發展。後來史特拉溫斯基把其中幾首樂曲編寫成適合音樂會演出,長度不到三十分鐘的管弦組曲《嬉遊曲》。最容易分辨出作品原型的是第二樂章〈瑞士舞蹈〉,改編自柴科夫斯基為鋼琴而寫的小曲〈幽默曲〉。即使是這麼容易識別的例子,一到史特拉溫斯基手中,仍完完全全轉變成他特有的語言樣貌。能夠深入原作底層,徹底洞悉原作的創作結構和思路,在關鍵處予以修飾改編,既保持原作的精神,又散發著改編者投入的新意,相得益彰。讓人聽後只能讚嘆:這就是史特拉溫斯基啊!

文/陳效真
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