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

【AQ帶你看】廣藝《集思廣藝》系列1

28

Nov
2022



廣藝推出《集思廣藝》系列餐敘,首場於本週三(11月23日)下午舉行,主題聚焦「尋求台灣原創音樂劇合理定位與資源」。

明年可望進入後疫情時代,表演藝術界有許多事務將爭取時間加速發展,或是轉型提升。廣藝基金會為此特別推出《 集思廣藝》系列餐敘,集合眾人之智,探討在這關鍵時期「有何可為?」、「如何可為?」希望為表藝界帶來實質的正面助力。

首場《集思廣藝會》把焦點放在探討台灣原創 音樂劇長期面臨資源、地位等各方面的「不合理」待遇。廣藝基金會邀集各音樂劇團團長餐敘,提出「爭取音樂劇獲得合理、正常的補助」,「整合國家資源、透過政策推動音樂劇」,以及「舉辦讓音樂劇業界聚焦的活動」等三點訴求。與會者也現場集思廣益,提出成立音樂劇協會、聚焦性大型活動可與網路結合等相關建言。



這場由廣藝基金會主辦,在「一號糧倉」主辦的「集思廣藝午餐會」,出席者包括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副執行長林霈蘭,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總監陳怡靜,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劇團經理林易衡,C Musical 藝術總監張芯慈、刺點創作工坊藝術總監 高天恒、AMcreative 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營運長賴建沅,以及影集式音樂劇《鬼歸代言人》導演/編舞林聖倫 等。

席間針對「談台灣音樂劇團資源與前景」,與會者輪番建言。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在引言時指出,音樂劇在台灣可說是「特別辛苦」、「特別花錢」,也是特別有「國際競爭、比較」的行業;然而卻長期處於缺乏資源補助、應有學術地位,立足點乃至音樂劇基地也都付之闕如,甚至可用「無時無刻被歧視」來形容。

楊忠衡首先引用中國、韓國發展音樂劇的例子,正視音樂劇是當前最活躍、最有影響力、最具創作空間,並最具產業潛力的表演藝術。在各國競相投入資源、重點發展的同時,台灣文化界卻對音樂劇抱持誤解與歧視的態度。不但定位不明,在各項正式補助中受到排擠,對於發展這門新興表演的政策更是付諸厥如。參考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十年有成,打造出音樂劇重鎮的成功案例,政府應集中資源、制訂政策、創造環境;再者應舉辦類似以台灣原創音樂劇節為主題,讓音樂業界聚焦且吸睛、聚眾的活動,讓音樂劇發出更大的聲量、受到更多的注意。

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提及,他長期四處尋求推動的「台灣東尼獎」大型活動,力求「先把獎弄出來,有聲音總比沒聲音好」,一定要讓社會大眾知道「音樂劇有多厲害、音樂劇有多有趣」。對此,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也贊同透過活動,讓台下台下更靠近,讓更多民眾得以接觸、認識,台灣音樂劇越來越豐富多樣的面向。

刺點創作工坊藝術總監高天恒同樣期待「台灣東尼獎」之餘,也提醒必然要與「網路化」的趨勢相結合,吸引更多不同環境、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走進劇場觀賞音樂劇。C Musical 藝術總監張芯慈則指出,不妨取法韓國舉辦電視比賽節目《魅影歌手》的前例,集台灣音樂劇業界各團之力,或許未必透過電視,可運用網路、與台灣OTT平台合作,先求開拓不同的觀眾,由觀賞影視節目進而走進劇場看音樂劇。




AMcreative 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營運長賴建沅強調,韓國當地有音樂劇發展協會,期盼業界也能群策群力,先型塑出組織,成立台灣本身的音樂劇協會,透過集體力量「打群架」,有組織地遊說政府官員、推動相關政策。舉辦聚焦性大型活動除實體外,更需在網路持續露出,「既要靠近國際市場,也要靠近年輕人使用的傳媒」。

楊忠衡執行長最後總結,《集思廣藝會》將本著廣納雅言、群策群力的精神,為表演業界探討各種解決困難、走出新路之道,除了將為「台灣原創音樂劇」擬定實質對策之外,接下來的系列探討,也將包括媒體趨勢、網路運用、觀眾推廣、海外交流…等議題。「有話要說」的藝界朋友,也歡迎隨時提供寶貴意見,廣藝一定盡力而為。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