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AQ樂世界】#17

17

Oct
2022

掃視今年《留聲機雜誌》(Gramophone)唱片大獎名單時,看到「年度青年藝術家」出現瑞典 小提琴家達連(Johan Dalene)的名字,讓我眼睛亮了一下,心裡吶喊著「非常同意!」對達連的最初印象,來自他在二○一九年與家鄉北雪平(Norrköping)交響樂團合作的柴科夫斯基 與巴伯小提琴協奏曲專輯。

當時我只是當成一張例行新片拿來聽聽,不抱任何期待。但是不到五分鐘,獨樹一格的演出抓到我的注意力,不自覺開始上網查獨奏家的資料。

得到的結果大致如後:二○○○年出生於瑞典北雪平,二○一六年得到曼紐因小提琴大賽少年組第三名,二○一九年得到尼爾森小提琴大賽首獎。二○二○年出版的柴科夫斯基與巴伯小提琴協奏曲是他第一張專輯,錄製於尼爾森大賽之前。十九歲孩子的第一張專輯,難怪幾乎找不到,也不可能有更詳盡的資料。

可是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這樣的曲目,能讓人在五分鐘內聽出他的不一樣,那絕對要有真本事。達連的琴音非常乾淨,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的沉穩大氣,從容不迫與沒有過多設計感的真誠詮釋。這不代表達連走的是樸素路線。相反的,他的音色想像力十分豐富,不斷以獨到的音色營造出新的歌唱性,挖掘出音樂新的一面。

尤其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二樂章,美到讓我懷疑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才十九歲,但已經是很成熟,有自己獨特語言的專業小提琴家,再加上指揮布連杜爾弗(Daniel Blendulf)恰到好處的呼應,這張從獨奏、指揮到樂團都不是第一線大師的專輯是當時我非常喜愛的唱片。

一年後,達連與挪威鋼琴家哈德蘭(Christian Ihle Hadland)出版入圍《留聲機》唱片大獎「最佳室內樂專輯」的《北歐狂想曲》,收錄辛定、葛利格、西貝流士、尼爾森、史坦漢默、勞塔瓦拉六位北歐 作曲家的作品。同樣清新乾淨,但是內容與色彩都很豐富的專輯,而且第一首辛定仿巴洛克的《古風組曲》會立刻讓所有對達連實力有所保留的人收回所有懷疑。這時,達連已經因為第一張專輯得到瘋狂好評受到矚目,能查到的資料與專訪也多了。

原來,他的父母都是音樂家,本來想和在北雪平交響樂團任職的父親一樣拉大提琴,奈何四歲的他只能駕馭小提琴,正好當地有一名很優秀的小提琴老師,因此父母讓他先學小提琴,計畫一年後再轉大提琴,沒想到達連就此愛上小提琴。目前他還是斯德哥爾摩音樂學院的學生。

尼爾森與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是今年春天出版的新專輯。原本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計畫和另一位小提琴家錄製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讓原訂的獨奏家無法成行,因此改由達連上場,另一首曲子也改成與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個性完全相反的尼爾森作品。被迫更改獨奏與曲目的悲劇,最後卻變成一齣喜劇,我尤其喜歡他在充滿感情的細膩樂音中,帶給西貝流士少見的內斂溫暖,而不是蒼涼。

近年有不少「天才青少年小提琴家」被推上舞台,我覺得達連堪稱其中最出色,最值得期待的一位。看到本期《留聲機》雜誌介紹得獎人的文章,我非常認同評者對於他「不譁眾取寵」的觀察。是的,達連的音樂沒有任何刺激感官的外在效果,不過,他就是能找到獨特的觀點,讓音樂散發出新鮮的生命力。

文/陳效真
音樂文字工作者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