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

古風洋溢的中東樂器(2)

05

Oct
2022


文/MUZIK編輯部

在近代西化的大潮之下,吉它、鍵盤等樂器,似乎已經成為很多地方音樂人的普遍標配,各地傳統器樂的生存空間隨之頗受壓縮,僅由少數團體使用或者作為博物館展品,而從生活中逐漸消失。

但是有些獨特的在地之聲,確實並非異邦外樂可道,那些承載著特定樂種的聲音,仍然只有依靠自家器具,才能活靈活現,並且賦予創作者更多新的可能。以下要介紹的,就是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幾種傳統樂器,以今日的時空來看,也可以說是阿拉伯文化裡的民俗樂器:

Kamancheh




分布範圍遍及中東,風行於伊朗、伊拉克、庫德斯坦等中亞地區,土耳其也有相似樂器。Kamancheh以波斯語得名,意謂「小弓」,它有厚實粗短的琴頸、共鳴鼓身覆蓋羊皮,常鑲嵌象牙與珍珠裝飾,本身就是一種漂亮的工藝品、音色接近人聲,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Mihbaj




mihbaj原本是咖啡研磨器,因為磨豆時長杵與大臼會發出奇特聲響,從而成為優良的打擊樂器。它是貝都因音樂裡少有的樂器之一,德魯茲教信徒也會在儀式中使用,其音色及韻律當然都十分特出。

Rebab




輕巧的擦弦與撥弦民俗樂器,隨伊斯蘭貿易路線流傳於中東、歐洲與東南亞部分地區。雖然其音域有限,不敵後來傳入的小提琴,讓它的生存空間很快就被縮限在孤立社區與博物館中,但中東的部分貝都因音樂家仍然使用這種傳統樂器;在全球音樂及樂器 — — 尤其是小提琴 — — 發展史上,也仍占有一席要地。

Santur




看似魯特琴,又似小方鼓的santur,是一種用小琴鎚敲奏的擊弦樂器,西元前8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石雕就曾描刻過這種古老樂器的演奏者,不過彼時他們是把santur掛在脖子上,而不像現在那樣放在腿上。它同樣透過行旅與商貿活動傳遍中東,甚有一說指其為中國與歐洲揚琴之祖,當然也是全球樂器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遺存。

原文出處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