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劇不需要排練?那可真是天大的誤會。
至少,勇氣即興劇場練得可勤了。身為這個「台灣第一個專事即興劇的劇團」的固定班底,即興戲齡分別已逾六年和四年的林晏瑜和宋孟璇透露,每週至少有兩到三天的時間會和「夥伴們」聚在一起練習。
他們叫彼此為「夥伴」,像是老派營隊裡會使用到的稱法。事實上,如果有機會到勇氣即興的排練場探班,你很可能也會以為自己誤入了某種團康遊戲的現場。勇氣即興的排練經常總是從「指人叫名字」這類的破冰遊戲開始的,被點到名字的人,必須飛快地將手指向另外一個夥伴,然後大聲喊出他的名字。
聽起來沒什麼好難的,但是和我一樣腦袋轉速快不了的人,大概很能體會參與這種遊戲的焦慮心情和挫敗感。「甚至喔,你已經認識對方六年了,你指著他還是會叫不出他的名字。」叫不出來其實也不會怎樣,晏瑜說這個遊戲的重點是「讓我們再一次看看現在的夥伴,因為每個人的每一個時刻都不太一樣。」孟璇感覺這個暖身活動就像是某種儀式,「帶我們回到這個當下。」

即興訓練所做的遊戲失敗率都超高的,當有人失誤的時候,所有的人會一起歡樂地大聲喊「耶」。不是「你輸了所以我贏了」的這種概念,而是真誠的一起「讚頌失敗」,這是即興劇裡的重要精神。
另一個重要的精神是「Yes, and…」,晏瑜形容,Yes是接球,and是做球,「接受夥伴的點子,再加上一點我的,」出乎意料的情節就這麼接力超展開來了。在快速的拋接之中,難免遇上漏接出槌的狀況,「很常發生錯誤,當我們不把它當成錯誤的時候,那場戲就會特別好看,因為觀眾會覺得太扯了。」孟璇也感覺「意外就是禮物」:「夥伴給的點子跟我現在的點子有點出入或碰撞,那會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意外,那個是頭腦想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禮物。」

接觸即興劇以後,晏瑜發現自己已經很少很少去規劃三個月以後的事了,不再提早買下一季的衣服、提前購買隔年的早鳥機票,「因為我不知道我那時候會在哪裡,想不想去。」讓生活充滿各種可能和彈性。以前被朋友形容「灰灰的」孟璇,變得愛笑了:「即興劇給我的轉變是更打開,對於生活和跟人相處這件事情。在生活中我開始更接受任何事情的發生。」
究竟是需要勇氣玩即興,或者是,玩即興讓人更有勇氣?看起來都是。

Qbo on AIR
2004年在台北創立,是台灣第一個專事即興劇的劇團。在成立10年,舉辦過無數的即興劇工作坊與演出後,自2014年3月起,勇氣即興在台北雙連捷運站附近,打造了一個專屬的劇場空間【勇氣即興主舞台】,開始每週末演出2-3場定目即興劇,至今已演出近2年約140場。
勇氣即興劇場
2016年1月份
勇氣即興主舞台(台北市承德路二段139巷3號。捷運雙連站步行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