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一劇團的藝術總監魏雋展帶領一組演員發展一出以台灣漁村現狀為背景的戲劇,名為《蚵仔夜行軍》,戲的內容在講述巨大的工廠沿著海岸線蓋了起來,周遭漁村的人們癌症比例不斷攀升,阿明伯的親人一個一個離開,直到他的妻子也走了之後,養了一輩子蚵仔的阿明伯在酒醉之後從漁船上掉入海中,變成了一個蚵仔,進到了海底的世界,海中的蚵仔們正因為他們的身體不斷變形,扭曲,縮小,召開了緊急會議,從天而降的阿明伯成為他們詢問的對象,他們想知道為什麼自己的身體會有巨大的改變,在阿明伯講述了來龍去脈之後,蚵仔們決定要攻占這座巨大的工廠,於是組成了一支軍隊,進行自殺式攻擊,命名為「蚵仔夜行軍」。

養蚵人和蚵之間的利用剝削關係,工廠和蚵之間的污染毒害關係,以及工廠和養蚵人之間的利益衝突關係。這三者牽涉到自然生態、環境倫理、還有人際倫理的不同層面。雖然養蚵人和蚵同樣是工業發展的「受災戶」,但彼此之間也有階級對立。所以蚵既敬畏他們的主人/神明「Hoja(好吃)」,也厭惡污染海域的「火龍」。讓養蚵人和蚵以同為弱勢的基礎互相結盟去攻打火龍,而忽略他們之間利害關係的內部差異,好營造大團結的現象,達到了抒情效果,卻可惜了深思環境倫理的機會。
寓言可以拉開現實距離,政治現實卻往往只是時間長河裡的流沙,過度貼近現實並不能具現現實,反而把觀眾驅向理性的一端,更加無法進入迷人的寓言世界,而寓言之所以令人神迷,正因為介於真假虛實之間,讓「人」與「理性」暫時退位。三缺一加寓言體,不論如何,依舊令人同樣神往,因為我們相信的劇場來自虛構的真實,而非真實的虛構。
——2014 ARTALK 資深藝文記者紀慧玲
《蚵仔夜行軍》人蚵身份的互換,尤其透過簡單的服裝運用造成畸形牡蠣的效果,給了演員更多肢體及演技發揮的空間。搖滾「蚵」星的歌舞,更營造不少喜感。木棍及白紙的運用,時而為佈景、時而為道具、時而更化身人物,和觀眾的想像力玩捉迷藏,展現以簡馭繁的功力。
——2014表演藝術評論台資深藝文評論鴻鴻
他們流暢的轉換現實虛幻、對像人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竹竿塑料布的應用幾可亂真、偶的操作更是栩栩如生,這絕對不是三天兩頭就能磨出來的功夫。
——匿名觀眾
故事設定相當迷人,如果蚵仔有靈魂呢,如果靈魂如同潮來潮往會去而復還呢,你看那蚵串蚵堆,像不像集合住宅,不,像不像墳墓呢?但這戲也不是這麼演的,它一開始就像是場現場音樂會。
——匿名觀眾
我喜歡他們用故事溫柔表達卻強烈植入的情感,從人們與環境共生存共枯榮的生死悲歌中,帶著觀眾反思著,也許這是一次傷痛的洗禮,也讓人再次的去看,為了利益我們已經犧牲多少自己原來的珍寶。——匿名觀眾
﹁
敬
請
關
注
…
﹂

2015第十一屆上海當代戲劇節參演劇目
中國台灣
現代戲劇《蚵仔夜行軍》
演出團體:三缺一劇團
中文對白·無字幕
全劇時長75分鐘,無中場休息
故事梗概:
蚵仔的部落代代相傳一首歌,不論他們是被蚵螺鑽孔吃掉,被鳥類啄食,被人類撿拾,不論怎樣的死亡方式,只要在潮水來時,海中充滿藻類,牠們便會張開殼,一邊飽食,一邊哼唱古老的歌,把海中的靈魂招回來,重新附著在空殼上,長出新的蚵仔。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直到有一天,回來附著的靈魂突然大量減少,那些少數回來的蚵仔,變成了畸形扭曲的綠色怪物,一個好奇的小蚵仔決心要找出真相……
演出時間:2015.11.17 -11.19 19:30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安福路288號3樓)
演出票價:150/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