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don't get stranger than this(沒有比這樣更奇怪的生活了) It is what it is(但這就是它現在的樣子) And I don't know what we are all going to(而我並不知道我們究竟會往哪裡前進)
Everything happens today(今天所發生的一切) And we're out here to stay(我們都像是被強迫留在那個瞬間) And 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all going to(而我並不知道我們究竟會往哪裡前進)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Spiritualized
英國樂團Spiritualized主唱在歷經失戀後,帶著傷痛、難過的心情喃喃自語地吟唱著,曲子瀰漫著迷幻、虛無,漂浮於外太空中的無重力感受。這是在看完創作社《Dear God》排練後,第一時間於耳邊響起的旋律。雖然描述著悲傷,卻能讓人從破碎的關係與反覆的對白裡得到共鳴,如同歌曲唱著心碎那般。
來到表演36房,導演傅裕惠與演員們正進行著劇中每一場的排練。試裝、訪問、整排……《Dear God》劇組們這天有一連串緊湊的工作行程。走進排練場,演練時代表觀眾席的椅子看似隨興地擺放在各處,演員於場內各處走動,怎麼正在排練中卻沒看到舞台在哪裡?視線沿著地板上圍成舞台區域的地線,發現演出舞台有別於以往,特殊的設計巧妙地回應著劇名。此外,劇情安排讓演員們流動於觀眾席之間,打破舞台上及舞台下的界線,演出更是直接地呈現於觀眾眼前。
結合語言、肢體、音樂和現場舞台的多元演出,第一次執導馮勃棣作品的導演傅裕惠表示:「我們都中了Birdy的詭計」。然而,這也是他認為此次導戲中最新鮮、過癮的地方,「Birdy的語言詭詐,又有對世界的觀感和巧思,在導戲時,第一次感覺到編劇無時無刻在我的身邊」,相信唯有走進劇場,才有機會體驗馮勃棣深刻微妙的語言。
趁著排練空檔,Qbo小編讓演員們以一句話來敘述《Dear God》這齣戲:
「向上帝發出一聲淒厲的求救。既深刻又痛的作品」-王靖惇 「這個角色讓真實的我跑出來和大家見面。很可怕……」-施宣卉 「列寧所說:『最高層次的品質、特性……也會在最低層次出現』。非常符合《Dear God》的精神」-林行徹 「女孩、社會新聞、網友之間的關聯性是什麼?要進劇場才知道」-黃迪揚
字裡行間裡隱約透漏著作品所要對觀眾訴說的,「詩意的語言、憤怒與謙卑的姿態」,《Dear God》像是一則對上帝的提問,要讓觀眾真實地將「痛」記錄下來,從曾經歷過的憤怒與遺憾,人與人的傷害、拉扯、仇恨之間「看見更為真實的人間」。若感覺迷失,對前進的方向感到有些迷惘,不妨將目光注視那些圍繞生活週遭的人事物,也許將能有所體悟與發現。
--------------------------------------------------------
結束了對上帝的提問之後,輪到了同劇演員們對彼此提問的時間~ 平時排練相處時的趣事,或者對於角色性格大揭密,還是彼此間熟悉與默契程度的爆料與大考驗,《Dear God》同劇演員問題大哉問,且讓我們跟著影片看下去~另外,擅長「押韻」的編劇馮勃棣也為此寫了一段韻文來介紹此劇:
變成一封禱告詞,獻給親愛的上帝
最後,馮勃棣也分享:「這齣戲的終點要有你才能抵達」,因此,致《Dear God》的觀眾們,一起走進劇場漫遊吧!
創作社《Dear God》-排練場直擊
創作社《Dear God》 演出時間/地點:5/28(四)-5/31(日) 水源劇場
監製:李慧娜 製作人:藍浩之 導演:傅裕惠 編劇:馮勃棣 特邀演出:符宏征 演員:王靖惇、黃迪揚、洪健藏、施宣卉、林唐聿、林行徹 舞台設計:高豪杰 燈光設計:黃諾行 聲音創意:陳建騏 服裝設計:李育昇 攝影:陳藝堂 平面設計:許銘文 宣傳片導演:陳冠宇 街舞動作指導:陳汗青 行政經理:張令嫻 執行製作:吳佳紜 宣傳:賴怡君 郭宇庭 舞台監督:張仲平 舞台技術指導:蘇俊學 燈光技術指:林致謙 梳化:Teddy Cheng Sarah 排練助理:苗廣雅、林孫煜豪 服裝設計助理:張甯翔、江孟哲、周君樸 舞監助理/音效執行:侯永煜
|